儿子失踪六年母亲思念成疾唤儿归
年过七旬的老阿妈,终日思念离家出走、杳无音讯的儿子朱彧,一去就是6年,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阿妈除了苦苦等待,别无他法。
可是这一切都不重要,老阿妈说,只要她能知道儿子的消息,儿子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安心于平淡的日子,她就满足了。
文/本报记者 丁有为
图/朱彧家人提供
都说十指连心是对亲人的爱,如果是失去一个手指头,那只是一个人的痛,而这样的痛也会随着伤口的愈合而变得不再深刻;但作为一个母亲,儿子失踪了六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痛呢?这种痛,只有彝族妇女刘牛牛自己知道。
朱家有儿初长成
年少丧父母苦撑
1978年8月7日,在盐源县大河乡大园子村3组的一户彝族家庭,一个健康的小男孩降临了。这家男主人没有按照彝族吉伍家的传统给孩子取名,而是给男孩取名朱彧。这位父亲用这个含义颇深的名字在心中种下了希望。
朱彧的父亲在林业部门上班,母亲在家务农,在村子里,朱彧的家庭算是条件相对优越的,朱彧的成长是幸福的。儿时当身边的同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时,朱彧却衣食无忧;在村子里,很多同伴因交不了学费而相继辍学时,朱彧却因为有着父亲工资的保障,顺利读完高中,并考上了西昌农专。
但民间常有“福不双降”之说,朱彧的成长也开始遭遇坎坷。1997年夏天,当朱彧兴高采烈地将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回家时,父亲朱拉哈却没来得及感受到儿子带给他的荣耀和欣慰,就因工殉职了,这让从未有过如此痛楚心情的朱彧痛不欲生。痛失父亲的朱彧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准备放弃读大学,但开明的母亲坚决不同意:“你阿爸走了,你更要读书!这是你阿爸一生的心愿。再苦我也要把你供出大学……”朱彧含泪点头。朱彧的哥哥和姐姐当时已经成家单独过日子,母亲刘牛牛就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挑起抚养儿子朱彧和小女儿朱灵的生活学习的全部费用。但一个彝族女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懂事的朱灵看着妈妈辛苦,在初二结束后就放弃了学业,以减轻母亲沉重的负担,后来早早嫁了人。朱彧的大学生活,就是拿着妈妈的遗孀救济金和妈妈的血汗钱完成了学业。却因为大学分配的政策变化,等朱彧大学毕业后,并没等来国家分配的工作。
无缘“铁饭碗”
结婚生子当农夫
毕业后的朱彧只有自己四处找工作,但却屡遭碰壁。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失业在家的他,听到了村里人在背后的闲言碎语和指指点点,还有人说朱彧是扛不起锄头、又端不了“铁饭碗”的人。这些残酷的议论对朱彧来说直戳人心,于是他在家埋头苦读,准备参加公考。但考了几次都未考上,朱彧的内心承受不住了。
朱彧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最终扛起了锄头,过起了农村人的生活。2006年,朱彧娶妻成家。
结婚后的第二年,小两口生下了女儿朱子敏。妻子的贤惠,女儿的乖巧让朱彧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朱彧开始喜欢上了农夫的生活。
恶魔缠身难自拔
人间蒸发母苦寻
本来安分守己的朱彧,与母亲和妻女过着平淡却幸福的日子,然而,一些致命的诱惑却悄悄靠近了他。
2008年夏天,村里的罗可可(化名)开着奔驰车回到了村里,在路上遇到朱彧:“老表,你是我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是我们彝家孩子里文化最高的,咋个扛把锄头哟?我带你出去闯荡。走,跟我进城喝酒去……”看着一起长大的伙伴如此光鲜,朱彧有些失落,经不住劝说,跟着罗可可进城了。一个星期后,朱彧回到了家里,却变了一个人,暴躁、焦虑、歇斯底里,然后贪婪地吸食一些白色粉末……母亲和妻子才知道朱彧已经染上了毒品。为此,母亲和妻子开始为此伤透了脑筋,她们哭过,闹过……当时朱彧的毒瘾还不算大,朱彧下决心戒毒。2009年,朱彧在家安心呆了几个月,母亲和妻子脸上的阴霾逐渐散开了。
但是好景不长,2010年4月的一天,朱彧和家人为了一点琐事发生了争执,跑到县城去了。临走时朱彧没有带走任何证件和钱物,家人觉得他在县城和朋友玩几天就回来了,于是也没在意。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母亲多次找到派出所,但因朱彧临走时没带身份证,派出所一时也无法查找。后听说昆明有个监狱里关着一个吸毒的盐源人,刘牛牛卖掉牲口换成路费到了昆明,却不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戒毒所里出来的人说有朱彧的消息,刘牛牛又去了,依然失望而归……后来,母亲再没找了,因为她没钱了,因为老了,也再没力气了。
六年过去了,朱彧就这样人间蒸发了。每当看见邻居家远在外地打工的孩子们回家团聚,刘牛牛只有以泪洗面。刘牛牛已经71岁,因为思念儿子,整个人精神恍惚,日渐消瘦。朱彧的妻子也是终日以泪洗面,女儿子敏变得内向消沉,不喜欢和人说话。
今年的清明,刘牛牛因为对儿子的思念:“阿莫惹,呢康果九?(妈妈的儿子,你在哪里?)”开始用头撞墙,侄女朱霞琳只能帮助她求助媒体;盐源县公安局立即安排对其亲人采血工作做DNA检测,以便全国失踪人口库血液比对使用;盐源电视台也把此事录制成节目播放……
朱彧,你在哪儿?朱彧,请你快快回家,你71的母亲想你已快哭瞎双眼,你7岁的女儿已快忘了你的模样……
如果有人看到过他,知道他的下落,请您和他家人联系好吗?(家人电话15082289220)
丰收马铃薯挖出来
金阳首次进行冬季马铃薯生产
本报讯 初春季节,正是冬种马铃薯收获的时节。连日来,在金阳县山江乡金河村的棉沙湾、三江村丝茅坪组三坪子等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农民在田地里采收马铃薯的忙碌身影。
“我家种了冬马铃薯3.5亩,平均亩产达到4000多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1.5元/斤计算,今年仅冬马铃薯一项,收入就有2万多元。”一村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说道:“冬种马铃薯项目就是好,让冬天闲置的土地成为‘金土地\’。”
据悉,去年11月,该县农牧局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利用冬闲地,把发展冬季马铃薯作为金沙江流域贫困乡镇***的切入措施之一,首次进行冬季马铃薯生产探索,在山江乡示范种植冬季马铃薯1000亩,示范种植高淀粉品种102、高产冬作品种青薯9号、丽薯6号三个优质品种,并做好种植、管理、收获一条龙技术服务,努力将冬季马铃薯发展成为本地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该乡乡长李高告诉记者,目前,冬种马铃薯已获丰收,平均亩产达4000-4500斤,预计总产达400余万斤,当前市场价每斤1.5元左右,预计每亩纯利润达2500元至3000元,总产值预计达600万元。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杨通权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个“傻帽”,放着待遇优厚且轻松的工作不做,偏偏要去一个水电不通的村挂职书记,而且任期满后还继续干上了驻村第一书记,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可是在盐源县平川镇土公铺村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