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主村: 没有资源也不怕摩拳擦掌搞旅游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4-13 16:32 大字

民主村村景。

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位于喜德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是彝、汉、藏、回、布依等民族聚居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500余户农户,总人口1500余人。

自2012年以来,民主村以灾后重建和彝家新寨建设为契机,积极带领全体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截至2015年底,新建维修房屋400余户,开创了产村相融、共同富裕、美丽幸福新村建设的新局面。

民主村新村建设主要以彝、汉两种风格为主。其中彝家新寨民族风情浓郁,保留原生态风貌,家家房前屋后都有小菜园,听得见鸡鸣狗吠,闻得到瓜果菜香,一派田园风光。而汉族民居则是连排的中西合璧小洋楼,既有欧式的恢宏大气,又有中式的典雅静怡,庭院里草绿花红让人心旷神怡。

【乡村名片】

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没有什么可开发的资源,村里也没有成熟的产业。村民们唯一可以利用的优势,就是该村地理条件优越,208省道和成昆铁路从该村穿行而过。因此,不少村民积极修建家庭客栈和农家乐,要在旅游事业上大显身手。

自2012年以来,民主村搭上灾后重建和彝家新寨建设的快车,住房条件和村里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一天一个样,村民们求发展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泱 龙明云 

陈小玉 杨玲玲 罗予婕

春日的孙水河畔,麦苗青青、菜花金黄,柳绿映着桃红,芳草蔓向远处的山冈……

喜德县冕山镇民主村就位于美丽的孙水河畔,同时也装点着孙水河畔的妆容。

民主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村内没有可开发的资源,没有成熟的产业。好在民主村地理条件优越,现有的208省道公路和成昆铁路从该村内穿行而过,交通便利,通信快捷。未来,成昆铁路复线和高铁也将在该村选址建站,高铁时代的到来,定会给民主村及整个县城的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难能可贵的是,民主村还有一拨新农民,他们不惧困难艰苦,始终用勤劳和智慧演绎着精彩的人生,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一天天改善着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变了村庄模样,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新房子: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从西昌至喜德经过冕山镇民主村时可见,208省道公路和成昆铁路将民主村分成了左右两个部分。

右边孙水河河岸上,一栋栋独立的黄色小别墅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掩映红花绿树间。

走到近处,只见家家户户围墙上都有黑、红、黄“三原色”为主的装饰图案,窗檐上有类似牛角的雕饰,就连村道两侧的路灯也极具彝族文化风格,像极了一个个月光下身姿婀娜、浅吟低唱的彝家小阿妹。

细数,如此精致的房屋有50余座。

“这里53户人家都是民主村四组的彝族村民,因此房屋的外形设计及装饰都是根据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设计的。”3月23日,记者前往民主村采访时,民主村村支书陈德俊告诉记者,民主村建彝家新寨建设主要是由中央、省、州、县多级扶贫资金投入,外人难以想象这些别墅群就是当地彝族村民的民居。

民主村人多地少,也没什么撑得起的资源。但是,冕山镇是县上规划的工业园区,做工、经商的机遇和条件不错。2000年以来,村民抓住党的富民政策和县上大力发展工业的机遇,围绕运输、后勤、零工等活路大搞服务,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了些积累。但是,农村人的守旧思想作怪,不少人家都还住着干打垒、瓦板房,村内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房条件和村容村貌仍停留在上世纪。

“老天爷都要我们改变。”2012年8·31大洪水全村遭灾,村民住房毁于一旦。重建工作开始后,房子咋个修、咋个建?为此,村两委组织了10多次村民大会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党的政策这么好,家家户户都给补助,咱彝族人也要活出点样子来。房子不但要修好,而且要把传统风貌和现代功能结合起来。一方面是不忘本,另一方面按照彝区新生活建设要求,切实提高居住的环境和质量。

“欢迎来做客!”听到有人进村参观,现年79岁的切吉呷呷热情地打开了自家院门。

这是一幢200余平方米的房屋,院落干净整洁,房屋宽敞大气。一楼客厅不见传统的火塘,而是现代的液晶电视、布艺沙发、组合家具营造的待客场所。

切吉呷呷笑言全靠政策好,彝家新寨建设时村民修一套房子有5万元的补贴,她家4个儿女,除一人在喜德县城工作外,其余3个子女都在彝家新寨建设时新修了房屋。如今,她想到哪家去迈腿就走,可近便了。

而在铁路线上方的汉族民居点,现年69岁的高启珍和老伴熊兴胜老两口居住的房子有300余平米。

“这是女儿修给我们老两口养老的,大大小小有10多间吧,我也没数过。”高启珍家的房子与隔壁邻居的大同小异,都是中西结合的小洋楼。庭院里,山茶花、杜鹃、君子兰开得正艳。一楼还有健身房,面对崭新而价值不菲的健身机械,高启珍和熊兴胜都很苦恼,那是外孙一片孝心买回来孝敬外公外婆的,可惜两老都不会用。

在农村,村民手里有了钱后都会修房改善原有的住房条件。这些年,民主村500余户农户有400多户相继重修了住房,民主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

>>新产业:

顺应新形势 力求新变化

上午10点,迎着细细春雨,现年44岁的陈胜强终于接到了从四川省林科院发来的1万余株蓝莓苗。从即日起,他要尽快将这些树苗移栽进地里。

陈胜强是民主村一组村民,20多年前,好不容易进入西昌长安机械厂工作,谁知2000年后厂子倒闭了,一夜间陈胜强又回到农村当起了农民。

(下转A03版)

【发展亮点】

新闻推荐

丈夫“被离婚”盼见妻女一面

本报讯丈夫在外打工数年未归,妻子写好离婚协议让公公签字盖章,随后带着女儿消失……近日,达县北山乡苏萍村的张某到晚报求助,希望妻子能见面商谈离婚事宜。据张某介绍,他与妻子孙某结婚多年,育有一女,夫...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