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杨玲玲记者钟美兰西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州

四川日报 2012-07-19 18:19 大字

本报讯(杨玲玲 记者 钟美兰)7月13日,西昌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州标准化委员会、彝族文化研究等相关专家,对《凉山彝族漆器标准》的科研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经鉴定,专家认为《凉山彝族漆器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使彝族漆器生产进入了现代标准化生产阶段。

凉山彝族漆器一般是以木、竹、皮、兽角为坯胎,制成餐具、酒具、装饰品等20余类生活用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制作这些漆器的主原材料紫荆木以及银朱、石黄等珍贵天然原料越来越稀缺,不少人使用塑料坯胎及工业原料生产假冒的彝族漆器,不仅扰乱了市场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更好地保护凉山这一特色产品,西昌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市教育和科技局的支持下,与西昌市福源工艺品厂一起组织有关专家,历时两年编写制订了 《凉山彝族漆器标准》,去年6月7日,凉山州标准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凉山彝族漆器标准》进行了评审,同年6月20日正式发布并执行。

因为漆器标准在国内尚属第一个,因此西昌市把它同步列入技术科研课题,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制订 《凉山彝族漆器标准》的情况报告后认为,该标准地方特色突出,创新性强,特别是原材料选用的突破性创新、生产工艺规范和产品分类的提出,具有民族特色,对相关行业的规范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适用于凉山彝族漆器的生产企业和个人。

据市质监局副局长陈惟华介绍说,标准中,餐具、酒具等食用餐具坯胎必须为木质,漆器上的装饰须为土漆、银朱、石黄等天然原料手工绘制。凡塑料坯胎生产、使用化工原料绘制的餐具和酒具等生活用品均为假冒伪劣产品,不准其生产销售,但是漆器工艺品除外。

新闻推荐

凉山试点治理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本报记者钟美兰王云

凉山试点治理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本报记者钟美兰王云8月5日,西昌市西溪乡营盘村农村家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监测结果出炉,结果显示,COD、SS(水中悬浮物)、氨氮、动植物油四个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50%、80...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