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帮忙 帮出了什么? □本报记者 李云飞/文 宋俊康/图
今年8月5日,攀枝花市第七届山城啤酒节暨《小科帮忙》七夕相亲汇在市中心广场开幕。开幕式表演上,明星、烟花、音乐醉了近万名观众的心;而其现场相亲活动更是为无数的“剩男”、“剩女”、“宅男”、“宅女”们搭建了认识另一半的舞台,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这已是市有线电视信息中心《小科帮忙》栏目举办的第三次大型七夕相亲汇活动。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这次相亲汇活动以啤酒为媒、情感为线,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开展三届以来,共有3000余名群众参加《小科帮忙》七夕相亲活动,目前共促成了400余人恋爱,100余人领证结婚。在广大市民心中,《小科帮忙》已经成了帮助单身男女解决个人问题的一道“鹊桥”。
帮忙服务中参与社会管理
在今年的《小科帮忙》七夕相亲汇开幕式上,有两位特殊来宾的故事让现场广大观众流下了热泪。这两位来宾就是特意从木里县赶回来的援藏干部代表。
2010年2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攀枝花市从各区县抽调了35名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奔赴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展为期2年的挂职服务。在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的木里县,35名援藏人员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他们主动作为,不畏艰险,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切实为木里藏区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发挥个人的力量。
节目现场播放了栏目组特意去木里县拍摄的援藏干部们工作生活情景的录像。当现场观众看到援藏干部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认真、拼命工作时,许多人都被他们感动。而现场最激动的莫过于援藏干部的家属们了。看到最牵挂人的一切安好,许多家属现场流下了热泪。援藏干部家属张大姐说:“我和老公已经有6个月没见过面了。平时只有靠电话联系。现在能看到他在那边一切平安,我也就放心了。”
一条录像,既解了两地的相思之苦,也让远隔两地的人都放下心来,从而更专心、更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这是一件小事,但千千万万件这样的小事累积起来,就构成了和谐的生活、和谐的社会。
2008年2月26日,《小科帮忙》民生新闻栏目作为《金沙江播报》的子栏目,首次在攀枝花有线电视信息中心公共频道播出。栏目的定位为“帮忙和服务”,首期节目第一条报道《熊熊,你在哪里》就是关于一户市民家养的宠物狗失踪的信息。
沿着这个定位走下来,栏目越来越受市民欢迎。2009年1月4日起,《小科帮忙》从《金沙江播报》栏目脱离出来,成为一档独立的栏目。栏目时长也由原来的5分钟延长到20分钟。
“当时把节目延长,主要是考虑到确实有这么多的需求。当时打到栏目组的诉求热线很多,为了帮群众解决更多问题,我们将节目适当延长了。”攀枝花有线电视信息中心副主任卜凡告诉记者。
有专家指出,社会管理创新要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社会矛盾,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是当务之急”。
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我们采访的案例中,有很多是关于市民买衣服因质量有问题退换和商家扯皮、在馆子里吃饭吃出脏东西、走在街上树枝掉下来砸到人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别小看了这些小事,正是在处理这些小矛盾的过程中,才实现了大和谐。尽管通过栏目组解决的事情离市民的期待还有距离,但他们的需求和抱怨都表达出来了,火气也就小了。”制片人小科说。
镜头“追”出管理成效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记者,麻烦你们帮我们想想办法,1000多亩芒果树全部遭烧了,我们该咋个办哟……”去年3月初的一天,《小科帮忙》栏目组热线电话里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焦急无助的声音。记者听清楚了事情后,连忙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原来,由于一场山火,仁和区仁和镇田坝村那召组上千亩已经开花的芒果树一夜之间被烧。村民们十多年的心血眼看成空。难道把已有碗口粗的果树全部砍掉?想不到其他的解决办法,村民杨兴华给栏目组打了个求助电话。
了解情况后,栏目记者马上走访了仁和区农牧局,邀请专家一起到现场对果树的受损情况进行会诊。经研究,专家们确定树干内层未烧透,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和养料仍可成活时,村民们好不容易松了的一口气却又提了上来。原来虽然在离芒果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库,但由于当地电力供应不稳定,近在咫尺的水却抽不上来。记者们又马上联系了仁和区供电局反映情况。区供电局了解情况后立刻架设了专线,水泵可以稳定持续地工作,受灾树木得到了及时的灌溉。最终1000多亩芒果全部成活了。当年8月份,那召组的芒果大丰收,淳朴的村民们给《小科帮忙》栏目组送来了几十箱又大又甜的芒果表示谢意。
“其实我们本身并没有安排、指挥哪个部门的权力,但我们可以利用媒体传播信息的职能,尽快地将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并联系相关部门一起洽谈,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最终促成问题得到解决。”栏目制片人小科说。
相对于传统媒体仅仅把信息传播出来的作法,《小科帮忙》更注重利用监督权,用镜头连续追踪事态进展,最终促成事情优质、高效地得到解决,从而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今年春季,米易县撒莲镇塆崍村的刘大姐给栏目组打来了热线电话。这位昔日的“蔬菜大王”如今愁眉不展。她家丰收的三月瓜如今成了“赔钱货”,连五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眼看就要烂在地里。原来,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区都有大量的三月瓜上市,再加上油费上涨,很少有收购商前来购买,所以造成了滞销局面。
栏目组马上把这条报道作为第一条新闻播了出来,并与市区内各大超市联系对接,商量解决办法。在此后的几期节目里,《小科帮忙》持续对事态进展进行追踪报道,最终促成了刘大姐家的三月瓜全部顺利卖出,摆脱了“赔钱货”的命运。
这样报道还有很多。达州老人寻找攀枝花战友、阳光家园家庭麻将馆扰民、紫荆山芳莆幼儿园被水淹……在栏目组的报道和帮助下,一件件事情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打热线的群众得到了满意的回复。
创新社会管理中媒体的责任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调动社会不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整体合力。这一过程中,媒体充分发挥“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作用,既责无旁贷,又大有作为,理应成为党委、政府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结构的分层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使得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新时期赋予媒体从业人员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一档民生栏目,《小科帮忙》在提供政策资讯、反映群众心声、坚持正面引导、搭设参与平台、拓宽诉求通道解决民生难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媒体传播信息的职能和监督职能为群众服务。在帮助与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反映了群众心声,有效化解了负面情绪,充当了协调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变压器\’。也因为这个,我们得到了市民的信赖和支持。现在,栏目组平均每天要接到60多个反映问题的热点电话。”制片人小科告诉记者。
现在,走在市中心广场,随便拉住一个人问:“你知道《小科帮忙》吗?”十有八九会这样回答:“晓得,就是那个‘有事您说话,小科来帮忙嘛\’栏目嘛!”“就是公交车上那个扛摄像机、戴眼镜的小伙子嘛!”……在攀枝花,《小科帮忙》已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品牌栏目,其“敢说话,能解决”的品牌形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渠道。市民对栏目的信赖度逐步提升。
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栏目组也不得不思考现在面临的问题及以后发展的路。“有市民反映,在面对一些老大难问题或者敏感问题时,我们栏目不敢‘接\’,‘有时去采访了用处也不大\’。其实我们到底只是媒体,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在面对涉及房屋质量、医疗纠纷等敏感问题时,我们也感到有心无力,步履维艰。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更多单位的理解和配合,这样栏目才能向更深层次拓展,帮百姓解决更多方面的问题,满足百姓需求。我们也正在往这条道路探索。”制片人小科说。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为一档完全与市场接轨、收支自付的栏目,《小科帮忙》在为市民提供帮忙和服务、取得了良好口碑的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栏目已经吸引广告收入120万元,预计全年广告收入可达200余万元。对于一个栏目组仅有12个工作人员的“小”栏目来说,这已经十分可观了。
在栏目组办公室,栏目制片人小科指着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家当”——11台工作电脑,告诉记者:“这里最初只有两台电脑。随着栏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自己筹备起来其余的大部分设备。现在我们所有的办公经费、工作人员工资全部都是栏目组自己支付。”
从2008年《小科帮忙》栏目首次在攀枝花有线电视信息中心公共频道播出,3年的时间里,这个栏目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品牌栏目。在参与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中,这个栏目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
新闻推荐
行动在基层 感动在身边 ——市水务集团荣获“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纪实
□郑凯杨小千中秋、国庆双节前夕,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喜获“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市水务集团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1个基层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