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少了“奇葩证明”群众办事方便多了

四川日报 2015-09-10 09:36 大字

攀枝花市东区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精简不必要材料、简化不必要环节

□刘蔼兰 本报记者 罗本平

8月31日,送小女儿到学校报名后,从冕宁县来攀枝花打工的邱亩阿学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一个星期前,邱亩阿学带着小女儿邱亩依者莫到攀枝花市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教育局窗口办理随迁子女转学手续,让他意外的是不用提供“务工证明”和“婚育证明”了,手续办理得十分快捷。而此前,在攀枝花办理大女儿入学手续时,仅是“婚育证明”一项,他就往返于攀枝花、冕宁两地五六趟。

邱亩阿学今年的“待遇”并非偶然,今年8月12日东区在攀枝花市率先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简(优)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材料,砍掉不必要的“奇葩证明”,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流程再造“砍”掉奇葩证明

为了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东区对177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重点向“奇葩证明”开刀。

经过调研,8月12日,东区下发《关于公布区级部门公共服务项目(第一批)“两简”情况的通知》,在首批清理和规范的138项公共服务项目中,简(优)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材料的项目有88项。

“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只是零商小贩,通过各种渠道办理的《务工证明》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工作类别;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需要申请人回原籍地开具,很不方便。”东区效能办负责人说,像这些无法证明的证明和不合理的证明,此次都进行了取消。

据其介绍,凡是公安、民政、房管、教育、卫生等政府部门制发的有效证照能够证明申请人身份、亲属关系、婚姻状况、不动产权属等相关信息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单位证明材料。

如何破解项目审批难、办理难等困局?东区率先展开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清理工作。“这次清理,把涉及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作为‘两简\’工作的重点,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待形成成效及经验后再推广至行政审批项目。”东区效能办负责人说,在工作中,东区坚持“四个一律”、合情合理和便捷高效三大原则。

变“等”为“登”作风转变真情服务群众

“以前等人登门求服务,现在主动登门送服务,变‘等\’为‘登\’。”东区效能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80岁以上老人生活津贴申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落实政策、享受特定专属利益的公共服务项目,东区转变办理方式,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启动办理程序转变为承办部门主动进行办理。

此次清理中,东区规范公共服务项目及名称,把承办部门日常工作范围的事项,从公共服务目录中取消。比如,区委群工局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区总工会的“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区妇联承办的“儿童维权”和“家庭纠纷调解”、团区委承办的“青年事务管理服务”等,均从公共服务项目中取消,变为部门日常工作。

目前,东区已经启动第二批39项公共服务事项“两简”清理工作。通过清理,不仅向“奇葩证明”开刀,而且要解决公共服务中不敢担责、相互推诿、责任倒置等问题,真正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

手工染布 以手工的诚意绽放传统之美

刚染过色的刺绣花布,简洁朴素,呈现出鲜明和谐的黑白之美。染布也是一项体力活。严明信就在这老卷布机上操作。一心要传承染布业的严明信。□文/图陈云庚白新华雪白的布料放入盛满蓝靛的大缸,浸泡许...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