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砍”掉奇葩证明 服务群众零距离

攀枝花日报 2015-08-31 02:0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娇 特约通讯员 刘蔼岚

8月24日,在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教育局窗口,从凉山州冕宁县来攀枝花打工的邱亩阿学为女儿邱亩依者莫办完随迁子女转学手续后高兴地说:“今年不需要出具‘务工证明\’和‘婚育证明\’,孩子才能够在攀枝花上学,真是太好了。”

今年,东区在全市率先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简(优)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材料。砍掉不必要的“奇葩证明”,让许许多多像邱亩依者莫这样的群众受益。

流程再造 “砍”掉奇葩证明

13年前,邱亩阿学来到攀枝花打工,大女儿邱亩依者莫在老家冕宁上小学。几年前,他就打算把女儿转到攀枝花上学,由于需要的手续太多,材料不全,“特别是‘婚育证明\’,来来回回跑了五六趟都办不下来。”邱亩阿学说。

如今,东区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简(优)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要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所需的“六证”瘦身为“四证”,邱亩阿学把女儿接到身边上学的愿望得以实现。

“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东区从事零商小贩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办理的《务工证明》并不能全部真实反映其工作类别;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需要申请人回原籍地开具,很不方便。”东区效能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些无法证明的证明和不合理的证明,这次都进行了取消。

其实,早在今年初,东区就展开了“破解证明之难”活动,东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微博、微信、QQ群、网络论坛等方式,收集市民意见500多条,主要问题集中在户籍、计划生育、社保、教育四大领域。

“补办医保卡、户口簿上更正信息,这些事情看似不大,但往往要先去街道(镇)或社区(村)盖个章、出个证明。很多要求出的证明意见,社区干部因不了解申请人实际情况又不敢擅自出具。遇到这种情况,群众就只有在社区、办事部门之间来回跑腿。”东区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道出了“证明之难”的问题所在。

为了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7月,东区对177项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流程再造”,重点向“奇葩证明”开刀。经过深入调研,8月12日,东区下发《关于公布区级部门公共服务项目(第一批)“两简”情况的通知》,在首批清理和规范的138项公共服务项目中,简(优)化办理流程和简省报件材料的项目有88项。

“凡是公安、民政、房管、教育、卫生等政府部门制发的有效证照能够证明申请人身份、亲属关系、婚姻状况、不动产权属等相关信息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单位证明材料。”东区效能办负责人说。

三大原则 推动项目“两简”

8月20日17时10分,在西昌上班的郭学彬匆匆赶回攀枝花,来到东区政务服务中心社保局窗口,咨询如何申领死亡丧葬费。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让他出具了一份与死者关系的承诺书,10多分钟便为他办理完了全部业务。

“过去,居民领取丧葬费、抚恤金时,需要亲属开出委托书,现在手续简化了,只要申请人出具书面承诺就可以办理,避免了群众多跑路。”东区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局工作人员戴琳说。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诉求,东区决策层一致认为,“法治东区”是实现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只有把政府行政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如何解开项目审批难、办理难等困局?东区率先展开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清理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次清理首先把涉及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作为‘两简\’工作的重点,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待形成成效及经验后再推广至行政审批项目。”东区效能办负责人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推动公共服务项目“两简”工作中,东区坚持“四个一律”、合情合理和便捷高效三大原则。

“‘四个一律\’原则就是,对国务院部门规章和省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设置的前置条件,除涉及国家政策、国家公共利益及重大安全等事项予以保留外,其余一律取消;对能通过市场机制、行业自律、企业和个人自主决定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其他管理方式解决的前置条件,一律取消;对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明确公布取消的,以及没有法定依据,由国家、省级部门自行设定或规范性文件、市级函复设定或重复设置的前置条件,一律取消;对机关内部可以自行查阅材料的、能通过法律手段实行监管(追诉)的前置条件,一律取消。”东区效能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合情合理原则,则是按照事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服务理念,对办理流程进行简化及报件要素简省;便捷高效原则,即按照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要求,灵活处理报件要素中的“繁文缛节”,为办事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进一步提高办理效率。

转变作风 真情服务群众

“过去,80岁以上老人领取生活津贴,先要到社区(村)提出申请;现在,由社区(村)利用东区经济社会信息化平台系统核查登记,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办理。”东区效能办负责人说,办理方式的转变,彰显的是政府转变工作作风,为民服务的情怀。

破解“奇葩证明”难题,根本之策在于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研究制定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杜绝各类不合理证明,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市民办事体验的一大突破口。

此次清理中,东区规范公共服务项目及名称,把承办部门日常工作范围的事项,从公共服务目录中取消。比如,区委群工局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区总工会的“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区妇联承办的“儿童维权”和“家庭纠纷调解”、团区委承办的“青年事务管理服务”等,均从公共服务项目中取消,变为部门日常工作。

针对“80岁以上老人生活津贴申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落实政策、享受特定专属利益的公共服务项目,东区转变办理方式,由申请人提出申请启动办理程序转变为承办部门主动进行办理。

“现在证明种类大幅度减少,比如城乡居民低保服务、城乡医疗救助服务、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服务,原先要到街道(镇)、社区(村)各盖一个章,优化后只需到镇(街道)盖章即可。”东区效能办负责人说,对税务登记、发票发放、户口信息变更、东区校园卡办理等审核类事项的办理环节和流程进行了优化,依法规范群众办事要素材料,精简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以及主要为规避部门责任要求办事群众提供的各种证明、佐证材料,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办事难问题。

目前,东区已经启动第二批39项公共服务事项“两简”清理工作。“通过清理,不仅向奇葩证明开刀,更要切实解决公共服务中不敢担责、相互推诿、责任倒置等问题,真正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这是东区决策层的共识。

新闻推荐

捕风 截水 晒太阳 冕宁:三山两水“长”出“电庄稼”

“有水用水,有风截风,无水无风找太阳”。“三山两水”的特殊地理地貌条件,造就了冕宁充沛的自然能源蕴含:水流湍急,日照充足,风力均匀。站在冕宁县泸沽镇大田村高高的山梁上,放眼望去,满山梁都是耀眼的太...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