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也有青龙寺
清光绪年间的香炉。 青瓦木结构的青龙寺。 香火依然不断。 庙里一副阴刻泥金对联。
□文/图 陈云庚 廖宗良本报记者 冷文浩
说起青龙寺,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昌邛海边上的青龙寺,其实在冕宁县沙坝镇高田沟,有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尼姑庵,也叫青龙寺。
这座青龙寺位于高田沟青龙山山麓,坐西南朝东北,依山就势,临溪而建,形成“负阴抱阳,环抱多情”的传统风水格局。青龙寺轩敞宏丽,雕饰精美,现存建筑面积约450m2,有1个天井,14间房屋,大殿、二殿、两厢基本保持原貌。
美丽传说 凄婉动人
八旬老人彭应美是青龙寺所在的沙坝镇农丰村一组人,已管护这座尼姑庵达16年之久。记性力超强的彭应美依然记得这座冕宁县唯一的古庵堂——青龙寺的由来,经常为游人生动地讲述这个凄婉美丽的传说。
“在清朝的时候,冕宁县石龙桥住着一家有钱人,当家人姓苏,女主人叫苏段氏。苏段氏因恋娘家,决定全家迁到高田沟。为此,苏家在高田沟置田300石(约合今天的1500余亩),在青龙山山嘴处修建了一栋气派的房子。上梁那天,青龙山上飞下来一对野鸡,碰死在苏段氏的宅基地里。有人劝苏段氏说,这是凶兆,这新房子还是不住吧!苏段氏不听。苏家搬进新房不久,一天晚上,苏段氏看到一条青龙和一条黄龙在庭院中打架,突然间,电闪雷鸣,黄龙遭雷击而死。之后不到一个月,苏家两个活蹦乱跳的儿子无疾夭亡。苏段氏痛悔不已,日夜悲啼。亲族劝苏段氏抱养孩子,但苏段氏已心灰意冷,决意与丈夫发愿修行,将土地舍为庙田,家宅舍为庙子,庙子原名观音寺,后改为青龙寺”。
“你看,这根檩子上还挂着两条木雕龙,左边的这条是青龙,右边的这条是黄龙”,彭应美用竹竿挑开神帐,指着房架上的龙雕说到。
顺着彭应美老人指引的方向,在大殿抬梁上,我们还看见了这样两溜墨字:“沙坝高田沟青龙山观音寺业主苏景章(法名道仙)”,“开山第一代比丘尼(上)道(下)成、徒常荣、常定、徒侄众守、徒孙广兴同立”。
彭应美老人突然又记起了什么,忙把我们引到一块石碑前说:“这是六月份才从一处石桥上换下来的,原来也在这庙子里头”。
通过解读这块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花岗石庙碑,记者弄清了青龙寺的沿革。碑文记载:“高田沟之有青龙寺,由嘉庆年间苏段氏(法名道成)改宅为庵。”这足以表明,青龙寺这座尼姑庵已有200来年历史。道光二年(1822),道成徒弟常荣、常定以监院住持身份修建青龙寺大佛殿。同治初年,道成徒孙广松“鸠工庀材”,将“大佛殿、观音殿”改修。光绪十七年(1888),广松欲修前殿,但“前殿甫立而广松师已逝。”道成徒曾孙崇意继承遗志,在光绪三十一年建成“三殿辉煌”的青龙寺。
青龙寺庙产丰厚,鼎盛时期有僧众60余人。民国年间,尼姑争为住持,诉至县府。当时的张县长问“啥子庙子有300石田”,遂派人将其中200多石田收归“财委会”,仅将青龙寺周围的庙田留给尼姑作平时的吃穿用度。
与彭应美一同经管青龙寺的陈朝珍补充说,50年前青龙寺还有十一二个和尚,其中有些是“大众(男僧)”,有些是“二众(尼姑)”。1958年佛像尽毁,僧众受批斗,强令还俗。青龙寺从1954年起至1981年,有24年时间作为农丰村一组的保管室才得以幸存,但其中两个天井及和尚塔林已被拆毁,现在仅存大佛殿和观音殿。改革开放后,原住尼姑陈传芝(冕宁巨龙人)于1984年回庙居住,苦心经营青龙寺9年,直至1993年病逝。青龙寺到现在已大修3次,花了3、4万元,全由善众募款集资,义务投工。
古老庵堂 工艺绝美
青龙寺大佛殿(大殿)及观音殿(二殿)均面阔五间,中部为四柱落脚抬梁式构架,两山为七柱落脚穿斗式构架,孕大含深,气势恢宏,具有安宁河流域明清时期庙堂建筑的典型特征。
道光二年修建的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中柱高7.6米,雄峙于高台之上,更显美仑美奂,宏伟壮观。大佛殿有金里安装六抹雕花槅门6扇,槛窗8扇。槅门和槛窗雕花图案以卍字纹和方格纹为主,严谨规整,疏朗有致,体现了清中后期江南小木作的雕花风格。
现存观音殿为民国二十四年重修。明间的四根圆四棱形金柱高6米,周长为38厘米,据彭应美的同组村民吴友福介绍,这些柱子的木料为名贵考究的香樟,于此足见青龙寺选材用料之精,非一般可比。观音殿的灰塑屋脊也颇具特色,其上不仅捏塑有火珠、法轮、鸱吻,而且还有“二十四孝”中的“扼虎救父”和“啮指痛心”等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观音殿有檐里安装六抹雕花槅门14扇,槅扇心图案饰拐子龙、五福捧寿、双交四碗菱花等图案,绦环板饰双狮绣球、丹凤朝阳、福禄寿喜、十八罗汉图案,综合运用了浮雕、镂空等技法,刀法精湛,刻画传神,风格圆润浑厚,稚拙朴雅,为工艺绝美的木雕艺术品。
在青龙寺中转悠,不时有出人意料的发现,似乎在诠释那尘封已久的残缺记忆,诉说创建者呕心沥血的艰辛。东厢房楼上,记者看到一对阴刻泥金对联:“大慈大悲,无求而不应;救苦救难,有感则必通”,估计是观音阁遗物。字是楷体,铁画银钩,写得很见功力,由一个叫“周大元”的俗家弟子撰写。山门前有一鼎形双耳白石香炉,重约500斤,为光绪十八年六月十八日立,也许是前殿告竣时的纪念物吧。在含蓄包容的古院里,在浓缩历史的清幽佛堂中,似乎还能听到悠远洪亮的古刹钟声,尼姑们宣颂佛号时的清脆梵音,一时间但觉芳草自碧,幽花自开,使人澄心静虑,有悠然出世之感。
新闻推荐
(上接A12版)纹饰:中华民族传统吉祥图案冕宁绣花背带的特点是:黑底白花,简洁朴素,鲜明和谐,独具地域特色,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冕宁民俗文化的“名片”。无论是长城内外还是大江南北,只要你看到某位妇女用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