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采访日志·东莞】 90后已成为 东莞彝族打工主力军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4-29 09:57 大字

“你们是哪个省的?”“四川的。”“哪个县的?”“冕宁的。”

“你们早餐吃了没?”“四川的。”“吃的什么?”“冕宁的。”

“搞什么啊!曲老板,你给我说这些人会讲普通话?!”

这是一个真实的笑话。大约六七年前,来自冕宁县的工头曲木尔铁带了一百多个冕宁籍的彝族农民工准备进一个工厂。他们多为70和80后。工厂要求他们要懂简单的普通话,能进行交流,曲木尔铁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按照往常的习惯,他知道进厂后管理方都会问这两个问题,于是提前进行了“培训”,当他信心满满地把这一百多个农民工带进厂后,厂方的一个主管临时变了问题,让他傻眼了。

自然,通过一番协调后,这些人还是进了厂。早几年出来的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文盲占了大半。现在,他已经很少遇到这种问题了,90后已经成为了彝族农民工的主力,这批人大多读过一点书,就算没读过书的,也从小就看过电视,“他们大多数说普通话比我们还好。”而80后乃至年龄更大的,要不回家了,要不继续呆着的,经过几年的锻炼,语言能力也已经没有了问题。

除了文化水平外,在曲木尔铁眼中,90后更省心,但没有80后能吃苦耐劳。“90后的一般不太惹事,但工资要求高,累的活不愿意干;80后的比较抱团,脾气也大些,打架的事比较多,但他们干活能吃苦。”

如今,很多工厂的招工条件越来越高,“大多数要求证件齐全,还要会26个英文字母。”平心而论,这样的要求并不算高,但还是把不少彝族务工者挡在了门外。因此,工头们自己也意识到了加强培训的重要性。

然而,他们短暂的口头培训并不能改变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深、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这是一个悖论,文化程度低的没办法了才出来打工,文化高的都还在读书或考试去了。”

本报记者 严宏涛

新闻推荐

陈野苹五邓明鸿来我家告诉我红军已过金沙江实际上

陈野苹五月×日,邓明鸿来我家告诉我,红军已过金沙江(实际上已过会理),学校已经解散,学生已各自回家。这一次他约着廖志达、吴兆理一同进城,打算向县团务局递一纸呈文,要求组织一支武装,表面上的理由是抵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