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自东北的80后夫妻 为了山区孩子扎根凉山

凉山城市新报 2014-09-10 19:31 大字

张春玉给同学们上课很精彩。 每天放学,王丽丽都要嘱咐孩子们路上小心。

“不走了,我们要在这里生根发芽结果。我们就是这大山里的一棵草,我们要成长为一棵树,为这里的孩子撑起一片天地。”

——张春玉、王丽丽夫妇

文/图 本报记者 杨恒 严洪露 罗晓莉

张春玉、王丽丽,一对80后夫妻,一对从东北平原千里迢迢而来,从此扎根大凉山深处的普通教师。

他们是大山深处留守孩子眼中的天使,把走出大山的希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给了孩子们。

他们已默默许下誓言:要在这里扎根,为山里的孩子。

背离父母,小两口直奔大凉山

2008年,张春玉和王丽丽从黑龙江黑河学院毕业,在学校和家里都是乖孩子的两个人,却让父母和朋友操碎了心。

“我们知道西南部缺老师,所以也没多想,就打算去给那里的孩子上课。”原来,学习师范专业的两个人在毕业的时候,放弃了家乡的工作,毅然报考了大凉山山区里的特岗教师。

当时,不管是张春玉小两口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对于凉山的了解都是从网上得知的,他们知道凉山的山区很艰苦,但是如何艰苦,他们只能靠想象。

因为专业限制,张春玉报考了会理的一所中学,而王丽丽则报考了冕宁县金林小学。或许是命中注定,两人都顺利地考上了所报考的岗位。拿到通知后,两人收拾好行李,立即奔向了凉山。

相比张春玉,王丽丽所在的金林小学条件更加艰苦。冕宁县金林乡属于高寒山区,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全乡只有1400多人。这里重峦叠嶂,植被茂密,因为交通不便,这里可以说是与世隔绝。

“王老师来学校报到的当天还哭了。” 金林小学校长罗祥说,2008年8月31日,得知学校要来新老师,他早早地就赶到冕宁县城去接,因为条件艰苦,学校的老师走马灯似的调离,换了一批又一批,所以每次听说有新老师要来,罗祥都会亲自去接。

在县上培训了一个星期后,罗祥领着王丽丽回学校,辗转了5趟车,一路上,他为王丽丽介绍大山里的好处,目的就是希望王丽丽能留在学校多为孩子们上几天课。

“因为家乡都是平原,我也没有爬过山,当时都是连走带爬的下山。下了山以后又要过一座桥,那个桥其实就是一根树干做的,下了雨路滑,我们不敢走,罗校长就下到河里,拉着我们走。过了桥,我再也忍不住了,就哭了起来,那个时候想的就是回家。”回忆起刚来学校的情景,王丽丽腼腆地笑了。

执着追求,夫妻俩一起前行

上班两个月以后,是凉山的传统节日,彝族年。一直想看看女友工作环境的张春玉来到金林小学。和王丽丽一样,面对险峻的大山,张春玉这个东北男孩儿第一次感觉到了脚软是什么滋味。

走进村,王丽丽已经在村口的核桃树下等着他,心疼女友的张春玉快步上前,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各自流泪。

回到寝室,王丽丽向张春玉哭诉着自己心中的委屈,特别是看着和自己一起到学校报道的老师已经离开,王丽丽回家的念头更加强烈。

“我就觉得,既来之则安之,本身教师就是一颗杂草,在什么地方都能生根发芽,所以当时我就给她做思想工作,希望她不要忘了我们当老师的初衷。”在张春玉的劝说下,王丽丽打消了回家的念头。而这次探亲,也让张春玉作出了一个决定,“自己也应该到大山里来,一方面可以陪着女友,另一方面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2010年,张春玉通过招考,主动申请到了金林小学。有老师主动来,罗祥很感动,所以他马上找到冕宁县教育局,向领导反映了张春玉他们的情况,领导听了以后也为之动容,当即同意让张春玉到金林小学任教。

用爱教学,大山里孕育“中国梦”

金林小学现在有6个班,130多名学生,老师11名。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和山外的孩子一样,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共开设了8门学科,所以基本上每个老师都是教一门主科,再教一到三门副科。王丽丽现在教的是六年级的语文和思想课,而张春玉则是教三年级的数学和社会课。

(下转A04版)

新闻推荐

蒲青良: 发明创造演绎90后青春传奇

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梦·我的创业梦”创业大赛上,蒲青良(左二)获得最佳创意奖。这是一个不简单的90后,大一研发折叠洗衣机并获国家专利;海尔企业看中并抛出诱人橄榄枝;大二拿到300万元创业资金;2014年6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