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农陈时发的“黄金”梦
□本报记者 钱荣伦
金秋时节,又到了烤烟收获的季节,在冕宁县烟叶站内,工作人员正忙着为烤烟分级、扎把、打包。乡村道路上,一辆辆满载“黄金叶”的农用车穿梭往来,烟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初次种烟
只略有盈利
“陈哥,又来卖烟叶了。”烟叶站工作人员向前来卖烟的种烟大户陈时发问道。国庆节刚过,烟农种植大户陈时发就拉着满满一辆三轮车的烟叶等候在烟站大门口。因为他的烟叶质量好,烟叶站工作人员最喜欢收他的烟了。
提起陈时发,村里人最喜欢说他种烟成瘾的故事———乡亲们幽默地说:“他的‘烟瘾\’大得很哩。”
今年40岁的陈时发是冕宁县惠安乡迫夫村人,以前到浙江、广东等地打工。由于是在工厂做皮鞋、皮包等,虽然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但除了日常开销,所剩无几。
2006年春节,陈时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父母告诉他,村里很多人种烤烟都赚了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时发一边四处打听烤烟产业的行情,一边将家里的十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烤烟。
“刚种烤烟的时候,由于种植规模小,在当地只能算小户,辛苦不说,还挣不到钱,一年下来只能赚到万把块钱。”提起当时的种植规模,陈时发的脸上露出了无奈。
虽然种植烤烟没有赚到多少钱,但他还是没有放弃。2011年,陈时发以每亩土地45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了20多亩土地,将种烟规模扩大到了40亩。
虽然种植面积上去了,但苦于没人管理,许多烤烟都烂在地里,陈时发一算账,辛苦一年下来,除去成本,也就是略有盈利。
勇于尝试新技术
烟叶成为“黄金叶”
陈时发没有气馁,仍坚定自己发展烤烟种植的想法。“无论发展什么产业,并不是价钱好、市场行情好就一定效益高,最主要的是要产量高、质量好才能有好收成、高效益。烤烟也是一样。”陈时发更是深之此道理,要让烤烟达到高产优质,就是要精于管理、规范技术措施,个人更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水平,他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经常向老烟农、技术人员求教,每次的技术培训会他都不落下,不时到田头观察烟株生长情况,不断地进行对比、总结,慢慢地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村的种植技术。
几个年头下来,陈时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尤其是烘烤方面更有他的独到之处。无论是种植品种、种植技术还是烤房,只要是新技术他都会去尝试,也总是能做得比别人好。他总跟人说,其实只要多问、多看、多总结,就一定能种好烟。
“在烤烟地打工5个月,我就赚了7000多元。”把家里10多亩土地租给陈时发的同村村民杨德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杨德金不但把土地按每年每亩450元的价格租给陈时发,还在他的烤烟地里打工。从育苗开始,每天都有几位村民在陈时发的烤烟地里干活。
管理跟上去了,地里的烟叶长势良好,获得了丰收。“今年,虽然种植烤烟的面积跟去年没有变化,但管理得当,烟叶很标准,质量上乘,除去成本我至少赚10万元。烟叶都成为‘黄金叶\’了。”陈时发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很多山名地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它传承着当地悠久的人文历史,更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冕宁,位于凉山州北部的一个县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无数清秀苍翠、林壑幽深、充满神秘色彩的山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