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板诺洛还是蛮拼的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3-31 18:30 大字

春天的板诺洛,景色迷人。

在板诺洛村一周时间,除了老人和幼儿,白天几乎看不见村寨里有什么闲耍的成年人。所以,最常见的场景是这样:

早晨约7点半,路上有妇女三五结伴出早工,她们每人都身背蓝色喷雾器,用于种玉米时,在播种的边上喷洒除草剂,届时长出的玉米苗周围不长杂草。播种通常每窝点下3-4粒玉米种,待苗长出后会拔掉多余的,只留下两株生长。有天早上我同她们打招呼,知道喷雾器每家每户都有,是赶场天去候播乃拖乡买来的,每个价值40余元。必要的生产工具,大家都还是舍得那点钱。

晚上,踏着夕阳的余晖,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收工。不少人会背一大背(近100斤)包谷杆,弯着腰,慢慢回家。包谷杆用来烧火做饭,包谷叶子则用来喂牛。

用上电,没人再砍柴

其实,烧火做饭的表述并不准确,烧火或许仅仅是烧一个酸菜汤来喝,多数时候,还是用电器。我见许多家庭用上电饭煲、电磁炉、电炉,并不惊奇;我还看见许多家庭用上洗衣机,院坝一侧另有小间独立的浴室,浴室屋顶上安装有太阳能,太阳能也可用电,这还是让我吃惊。你看,彝家新寨建设后的农户,有了多么大的变化。

算起来,板诺洛村2000年就通电了,只是那时,“全村只有一个变压器,30千伏安,安装在村委会里。”村支书阿候娘娘介绍,“只能解决照明,不能煮饭。”

现在全村共有162户,635人。分为三个生产组,一组临涟渣洛河,二组在另一条叫洛觉依达的小河对面坡上,三组则稍远一些深藏于山背后,一般看不见。2012年农网改造,给山村带来更明亮的生活。一二组各有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三组因为户数多、人分散,安装的是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

电器在村寨的广泛使用,不仅给农民生活带去便利,其实也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最重大的意义还在于,以往随意砍伐树木用以解决燃料的现象,基本被杜绝了。保护了树木,也就留住了绿色生态。

村道上,竟有路灯明亮

都市里住久了,夜夜的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早已迷乱了人眼。所以城里人住进村落,仰望满天星空,竟生出万千感慨,在星光下聊天神侃,迟迟不愿睡去,生怕耽误了寂静与遐想。廖磊赋诗一首《秋波送哥》:“蓝天白云吟情歌,红土高原春光播。白墙青瓦民风正,阿惹秋波送表哥。”

农村里的人想法不一样,黑灯瞎火,每在夜晚要出个门,确实很不容易。于是,手电筒不离手,好把道路照着免得摔跤。总之还是不便,村上想到安装路灯。

2012年3月,村道上安装了路灯。“每到夜晚,走路太不方便,特别是老年人过去过来不方便,打起电筒晃去晃来也看不到,曾经有人从吊桥上摔到河里去。”村里花了8万多元,安装了45盏路灯,平时开20盏,有了红白大事和节日都开全,“哎哟,在山上走着看,像城里面一样,灯光亮得很。”

文/图本报记者 何万敏

新闻推荐

一对德国夫妇的大凉山之旅 揭秘一组百年前的声像档案

1912年魏司夫妇在凉山拍摄的彝人。彝族朋友坐在棚户外让魏司夫妇拍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张照片。“当歌声响起,彝族人黑色的眼睛闪闪发光,随着歌声一起狂呼呐喊……我们好像触摸到了这个陌生部落的灵...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