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共享“软实力”

华西都市报 2014-11-19 10:08 大字

“一天,小蚂蚁准备搬家到河的对面去,可是它们不知道怎么过去,后来,另一只小蚂蚁想到了一个好方法‘用叶子渡河\’。”11月14日,泸州市大北街小学与弥陀学校、雷波县顺河中心学校进行互动教学研讨活动。这是大北街小学老师向该校三年级二班全班学生展示同学的作文开头。

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28日,江阳区教育局就发文,要求从今年秋期开学起,依据“合作互助、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全区启动包括泸州实验小学和石岭学校、大北街小学等在内的11所城区学校与11所乡村学校,结成“1+1”捆绑模式。一所城区中小学为主体,携手一所乡村中小学,从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德育科研、学生活动、重点工作五个方面,实行教育“软实力”的捆绑。

手拉手 探索均衡教学新模式

两年前江阳区启动“江阳教育三年攻坚计划”,预计用三年时间,斥资8亿元,统筹城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师资均衡、优化结构均衡,建立一条有江阳特色的教育均衡发展路子,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协调发展。

早在2008年,江阳区教育局在实验小学与石岭小学两所学校中试行“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独立核算、独立核编,共同发展”的管理办法,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促进我区基础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提供范本。

“当时想到从城市到农村,那边学校的条件很差、人心不齐,内心非常矛盾。很不想下去的。”作为实验小学派到石岭学校主持工作的现蓝田镇教管中心主任彭军深有感触。

实验小学副校长朱小波说,捆绑模式由之前的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总校长负责的模式进行探索转变为两个法人单位一个党支部,统筹两所学校的管理、教学研讨等工作,每个学校由各自的校长负责,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相互交流学习。

彭军说,由于管理的变化,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从2009年到2013年,石岭学校在实验小学的帮带下,各项指标也超区平均水平,在大家的努力下,石岭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深入课堂 多元化教学开发学生潜能

11月14日,泸州市大北街小学与弥陀学校、雷波县顺河中心学校正进行着互动教学研讨活动。

在大北街小学二年级二班的美术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动手制作自己的“杯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杯子,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眼前的杯子的特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杯子做好后,以小组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逐一进行点评。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弱化,不再是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学生是教与学的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

“通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师友结对,派乡村教师到校进行观摩、学习、互动。”大北街小学教导主任罗艳说,在教学方面“捆绑”结对,深入交流常规管理和校本研修,让整个课堂乐起来,活起来。

部门声音

城乡抱团 推进城乡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昨日,江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文化优势,带动农村学校进一步更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最终实现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的双方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学生素质各方面都得到整体提升,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一体化,全面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明权 刘列平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瑞波

新闻推荐

聚合丰富资源 打造品牌高中

学生长途拉练校长史玉川与孩子们。校园一景作为一所由成都七中直接、整体领办、军地共同打造的“高起点、高品位”的公办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校长史玉川表示:“瞩目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也不因一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