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漫步古城 身世显赫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3-07 16:40 大字

古城。本报记者冷文浩摄 钟鼓楼暮鼓。张家让摄 庭院老井。本报记者冷文浩摄

古城门、四街、三关、二十三巷……

走近会理,这个刚刚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区的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它连接着一段斑驳古旧的老城墙,衰草萋萋的沧桑外表铭刻着时光的痕迹,这就是会理古城北城门。北城门俗称城鼓楼,又名“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96年),是明代以来会理城市交通和防御的重要设施,也是会理现存最古老的文物类建筑。它与古城四周的城墙和护城河一道,构成了会理古代城市完整的防御体系。

城门,是一座城池的进出口,是串联着漫漫通衢大道的枢纽与关隘,是一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威严和气度。从大明洪武初年围土建城开始,这座城池便屹立在这里。多少豪杰枭雄称霸,城头大王旗变幻,面对着朔风霜雪,硝烟兵燹,在萧瑟风中挺立了六百余年,而古城门,依旧带着累累伤痕挺立北辰。漫步古城墙上,品一壶茶,酌一杯酒,追古抚今,凭吊那些壮怀激烈的英雄年代,那些风雨变幻的岁月更替,城垛上的旗帜依然在风雨中飘摇,不变的永远是那厚重的记忆。

从北城门楼下开始,贯穿南北的是古城南北大街,这便是会理城最繁华的商业区核心地段,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古城格局由此发端向四方延伸,它也是会理古城的中轴线。这条青石板铺就的通衢大道,自会理古城构筑之始就正式开凿行走,它的源头从天府之国成都的邛崃古镇开始出发,翻越崇山峻岭,跨过千沟万壑,在会理这座川滇交界的古城里交融、汇聚,再从会理的鱼鲊渡、皎平渡越过金沙江,通往滇缅之南,直至中东和南亚。这条道路就是闻名世界的南方古丝绸之路,会理正是南丝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这里也屡屡获得“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街”、“四川十大最美街道”、“凉山十大景点”“四川最美丽城区”的美誉。

在古城的中心枢纽,钟鼓楼的宏伟身姿高耸入云霄,“南来建州第一楼”,这是攀西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钟楼。钟回邛泸,鼓行滇越,每天清晨和傍晚,悠扬的晨钟暮鼓在古城的上空回荡,惊飞起一群盘旋的白鸽,也震撼着平静的心灵,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当年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幽静农耕岁月之中,去聆听那属于古城,属于历史的厚重回声。

顺着城市布局的经纬脉络把目光转向城西,幽静的一隅里坐落着金江书院。这座历经了二百六十多年风雨洗礼的古老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它曾经是会理的最高学府,是会理文化的发源地,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是集钟灵毓秀于一身的文脉所在。书院里树木浓荫,花果芬芳,是一个环境非常幽雅的读书习文之地。金江书院的匾额上,“三畏、四箴”的戒训仍在,不变的依然是莘莘学子那朗朗的的读书声。

附近的仓圣宫内,几株古老的柏树森严,供奉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仓颉的神位,和城南高耸入云的文塔一起,体现了这座城市对文化的尊崇,也见证了会理历史上人文蔚起,冠盖蝉联,文教起飞的辉煌岁月。

时至今日,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依然保持它的原始风貌,仿佛几百年来都没有任何的粉饰和改变,呈现出最为真实的一面。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保留并传承历史,留存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文物,只能够说是一个展品。但到了会理城里随意闲逛,那些古老的大院、巷子、钟鼓楼时时刻刻包围着你,冷不防就会撞见一个个刻满岁月痕迹的古老历史遗存,然后忍不住想要去了解它,触摸它,随时随地都可以牵出一个故事,一段传说,一个佳话。

身世显赫

川滇锁钥,南丝路上的要津重镇

而翻开历史,会理曾有着远比今天更显赫的身世。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会理曾是非常重要的一处要津重镇,它被称为“川滇锁钥”,一直是扼川滇咽喉的军事要冲,南丝绸之路古道由北向南纵贯会理县全境,成为商旅联结川滇转往印缅的一条商贸要道。

会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元谋猿人与会理隔江相望,早侏罗纪的晚期和中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在这里出土重见天日。通过境内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四千多年前,古人类已在境内开拓生息。

商周至战国之时,会理为西南夷邛都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境内建会无、三绛两县,隶属越嶲郡。唐至德元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设会川都督府,辖清宁郡,大理时期改会川府。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清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治卫所,隶属宁远府。民国二年会理州改县,民国二十八年划属西康省。1950年3月会理解放后,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对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军事接管,西昌专区成立后,会理属西昌专区。1978年随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划入凉山州

历史上会理县的规模远超今天,全部辖区包括现在的会理、会东、米易、宁南以及德昌和攀枝花市的一部分,疆域面积近两万余平方公里。作为曾经的卫、州、府衙治所(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会理古城的城市格局严谨,风貌大气,街道宽广,房舍高阔,在南方古丝绸之路上,会理是至今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10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四川省八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获此殊荣的唯一县城。

在历史的烟尘中,刀光剑影和鼓角狰狞一直伴随着这座小城。据一些史书记载,三国诸葛丞相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从会理的鱼鮓渡口渡金沙江入滇,并在会理城郊与孟获首战;元末明初耶鲁帖木耳叛乱在会理留下了驻军营盘和战场遗迹;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途经会理松坪关,吟诵出“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咸丰时镇压回民起义的炮弹至今仍嵌在会理城钟鼓楼的基座之中;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的足迹踏过了会理;皎平渡口和仙人湖畔更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召开“会理会议”的光辉史实。

古风俨然

让人不由自主停顿脚步,沉淀下来

会理古城总给游人这样一种感觉:经过苦不堪言的山路险峻和盘旋,一旦走进去必然会大惊,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艳,感觉不到自己是身处于某个偏远蔽塞的边陲小县城,也不像那些繁华喧嚣的旅游地,倒像回到久别的家里一样,有归属感和宁静之心,让人不由自主地停顿脚步,沉淀下来。

从西汉元鼎六年建县以来,会理曾在今县城郊的北山、高古城一带建城,建置后的早期城址早已湮没无迹。现在的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自明洪武三十一年修建砖砌城墙,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中它始终是川、滇文化交流的要津,郡、府治均曾以此为治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清雍正十二年,在城中心十字大街建成钟鼓楼,清乾隆时续修完工,从此就成为会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完成了古城的整体构筑,形成了棋盘式格局。如今,古城城墙虽大部分被拆除,但城廓风韵依然,街巷基本如旧,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布局和风貌。

会理古城南北长1.77公里,东西宽0.92公里,面积1.62平方公里。古城沿南北街及北关为主轴线依次展开,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路网构成古城的主干交通体系,而主干道与街巷相互补充,构成古城的街巷空间。古城七条大街和二十三条小巷保存完整,极有特色,被规划建筑专家赞誉为“有明清之风”。最具特色的是南北穿城主街,由南街、北街、北关三段组成,两侧多为店铺,房高约一丈五,清一色的瓦屋顶,宽出檐,木装活动门板,面漆栗红色,部份还保留了双檐的下层抱厦。店铺多悬字号、横匾,重书法装饰,风格各异。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满城则张灯结彩,贴春联、喜联、门画,极富古老的民俗文化情趣。

与丽江、大理相比,亚热带气候以及南方古丝绸路上的重镇之名,造就了会理有着同样的植被茂盛、物产丰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但是,川滇交界边缘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会理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人们理想的栖息地。一路奔波而来的商人们习惯把大江大河作为自己行走的标点,却在会理划上了小逗号,不管是南下滇缅印度的客人或者是的北上中原的商贩,都习惯在这里卸下茶叶、珠宝、丝绸,进驻小巷子的马店子里打尖、休憩、整顿劳累的鞍马,进行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历代的谪贬流徙的犯官罪人、文人墨客游经会理,与本地的治学之士们弦歌互答,诗书唱和,发达的商旅文化,让会理从古到今与那些贫穷、落后、封闭的蛮荒之地有着天壤之别。

(下转A12版)

新闻推荐

拍响欢快的象脚鼓领略独特的傣家情 来会理新安乡一起泼水狂欢

祭拜神树仪式。在凉山也能体验泼水狂欢?没错,想感受傣家泼水节活动的,以后不用到云南,在凉山会理县新安乡就能让你着实体验一把全身湿漉漉的感觉。4月16日,新安乡举办了傣历1378新年泼水节活动,当天,3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