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滇回之乱 嵌入会理钟鼓楼的炮弹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1-06 17:01 大字

清兵作战时用的大炮。

人们到了会理,都要到古城的街道上走一走,而作为古城的重要一景,城中心的钟鼓楼则是必去的。从鼓楼东街看钟鼓楼,就见门洞上方“兴仁”两字题额的左下一尺处有一颗铁蛋,嵌入钟鼓楼的座基上。很多人都心存疑惑,这颗炮弹是怎样嵌上去的?

相传这颗炮弹头,是清朝咸丰十年回民起义将领李彦青、桂吉富和清兵作战留下的纪念。直到现在,会理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 

文/大觉整理图/本报资料 

州官横行霸道一方

那时坐镇会理的州官姓黄,老百姓都喊他“黄吃屎”,他的儿子黄扯眼是个花花太岁,横行一方,无恶不作,老百姓恨死了这个坏蛋。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四,南门外的东岳庙要办娘娘会,在庙会期间,男女老少,摩肩接踵,都往东岳庙来赶热闹,卖小吃的,玩杂要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常。

那年正逢娘娘会的正会日子,黄扯眼吃过早饭,带着五七个随身的跟班,大摇大摆往东岳庙走来。还没有走拢庙门,只见贴心豆办黄小三嬉皮笑脸、跌脚打掌地跑回来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少爷,快去,看多漂亮的一个年轻婆娘在走软索呢!”黄扯眼一听,料定是跑江湖卖艺的,高兴得连奔带跑;两个跟班挥舞双臂,嘴里喊着:“让开,让开!”在人群中推出一条巷道来。

看热闹的人们回头一看,认得是州官黄吃屎的公子,只好往两旁退让。胆小怕事的,早就退避一旁,到别处游逛去了。

黄扯眼进到场中,恰巧铜锣不响,软索演完。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赤裸着上身,腰系一根五尺宽的黑色绦带,他身旁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头上用红头绳将头发拢起,挽成双髻,一双黑亮的大眼,象漾着晶莹的水波,微笑着的黑红的脸颊上,隐隐现出一对酒窝。姑娘身穿米黄色打衣,腰系翠绿丝带,真象一朵盛开的山茶。二人走到场中,那汉子双手一拱: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九门八社,龙堂虎社,老大老三,老五老幺,兄弟初到贵龙码头,一时少来问候,在此请安!”说着,屈了屈右膝,丢了一个歪子。“因由家乡冬旱,庄稼欠收,生计无法,带着家小,不顾抛头露面,糊口四方。各位看客,高抬贵手,一文两文,各随心意,资助了我桂某,我夫妻不忘大恩大德。”说后又是满圈一拱,拿起铜锣伸到观众面前,请求张罗。观众们纷纷向铜锣里叮叮当当地丢着小钱和铜板,但有的看见黄扯眼在场,就只好稳起不敢动手。

黄扯眼正被那女人娇美的面容和身姿引得入了迷,忽见一面破铜锣伸到他鼻子底下来,心中着实不安逸,开口道:“老子才来,看都没有看,就要他妈啥子赏钱?”说着顺手一推,只听得哗啷啷一声,铜锣被掀得老远,铜钱撒了一地。那卖艺汉子由不得满身是气,他涨红着一张大脸盘,双拳一捏,气冲冲地问道:“你不给钱倒不要紧,为啥把我的铜锣掀了?”一个跟班接口反问道:“你认得这是哪一个?告诉你,这是方圆百里大名鼎鼎的州官老爷的公子,黄大少爷!”

“既是黄大少爷,更要讲理才对嘛!”

“好哇,大少爷就同你讲理吧。把你的刀枪把子收拾起,随我到公馆里演一场,赏你十两银子!”

好心的观众们,直向卖艺汉子摇手示意:“去不得!”那汉子也算个风尘中的英雄,江湖上的好汉,怎会上黄扯眼的当。

“对不起,黄大少爷,我夫妻还要赶路,不敢领受大少爷的赏赐。”

“真是狗戴帽子,不服人尊敬。把他的摊子收了,看他去不去。”

那帮跟班狗腿,一拥而上,抢着收那卖艺汉子的家什。那女子也不是好惹的,一抬手,一提脚,就丢得两个跟班打窜窜,几乎摔倒在地。黄扯眼仗持自己也学过几天扁挂花拳,撩开长衫,一步跨上前去,起手对着那卖艺汉子就是一掌,哪知那卖艺汉子灵巧不过,来个顺水推舟,一把接着黄扯眼的拳头,随势一弯,往后一扭,那黄扯眼就杀猪般地尖叫起来。一个跟班看见主子吃了亏,提起一根板凳,趁着卖艺汉子不防,直向他头上砸去,恰巧这时那卖艺汉子侧身飞起一脚,踢倒了黄扯眼,也躲过了头上那一板凳,只砸在左边肩头上。他转身要抓那打他的跟班,却不料左手已抬不起来,一个捞窜,跌坐在地上。

卖艺的那个女人,正要上前相扶,忽听黄扯眼嘶声烂气的叫了一声“打!”霎时间,一群如狼似虎的跟班们,棍棍棒棒齐向他夫妇二人拥去。

硬汉路见不平一声吼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里三层外三层远远围了个密密麻麻,尽都为卖艺的夫妇俩抱不平,却谁也不敢上前。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忽听一声“住手”威震全场。一个彪形大汉推开众人,大步走进场来,厉声喝道:“你们仗持人多势众,就敢随便欺负人么?”跟班们见有人前来阻拦,而且口气不小,回头一瞅,禁不住身子都矮了半截,倒抽了一口凉气。

来的这人,乃是西门外大地的李彦青。他家以种灯草为业,只有老母幼妹,生活到也还过得去。李彦青是一条有名的硬汉子,喜好武艺,爱打不平。西门内明义巷里的武童生考棚,常年都住得有两位武教师,带着城里的童生练武。李彦青同西门一带的挑脚青年一有空了常爱去看看,时间长了,人也混熟了,有时也送武教师一点蔬菜土产,博得两位武师的好感,教了他不少功夫把式。他在大地、挂金梅一带,又结交了一批耿直忠厚的庄稼人,忙时务农,闲时练武、耍刀、玩枪、弄棒,武艺越来越精,结交越来越广。加之他为人异常豪爽,急人之所急,济人之困,所以在会理城乡出了名,都知道他是个秉公仗义,不畏权势的好汉。当天他也是来赶会,站在场边看卖艺人练了几路拳脚,要了一趟大刀,又看那女子走了一趟软索。心里正想着:“这两个的武艺,远远超过那武棚的教师,定是远客路过。这样的朋友,应该结交结交。”哪知黄扯眼纵容跟班仗持人多,将卖艺人打伤,他实在按捺不住满胸的气愤,就推开旁边看客,大步走进场内,随着一声怒喝,三拳两脚,打得狗腿子们鼻青脸肿,东倒西歪,把那帮弯脚杆镇住了。

依依不舍拜别恩人

只有黄扯眼不知利害,见他的跟班们被一个庄稼汉子镇住了,觉得大伤了他的脸面,刚要跳起来去抓李彦青,却被身后的大管家拉住,在他耳边悄悄说道:“少爷,这个人不好惹,是西门外大地上的李彦青。光棍不吃眼前亏,忍口气,回去再说吧!”黄扯眼也还有些机灵,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跟班都是些只会摆威风不经打的孬货,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道:“李彦青,你好生记着,你胆敢耍歪耍恶,躲得过初一,你逃不过十五,黄大少爷也不是好惹的。”说着挥挥手,带着跟班匆匆地溜走了。

李彦青向前扶起卖艺人,亲切地问道:“大哥,伤重不重?我有跌打损伤药。”那卖艺人拉住彦青的手,感激不已道:“这是外伤不要紧,肩膀脱臼,刚才已经投上去了。回去服点药酒,是决无妨碍的。”李彦青顺手摸出几块散碎银子递过去:“我看大哥的武艺甚精,流落江湖,不是办法,何不另找出路?”那卖艺人道:“实不相瞒,我原来也是会理人,只因那年遭逢战乱,逃避在外。我本是回族,如今要去云南大理谋生,一时短少盘缠,才借此庙会卖艺,偏偏又遇着这条地头蛇。”李彦青道:“英雄所见略同,我正要劝你前往大理投奔杜文秀将军。既是如此,你要马上离开会理,我已看出,黄扯眼对嫂子不怀好意……”说着拉起那卖艺夫妇二人,收拾了刀枪家什,到庙侧指关街上一家小饭馆里吃了午饭。临行那卖艺汉子向彦青拱手问道:“深谢恩人搭救,请教贵姓大名?”

“姓李草字彦青。转请大哥留名。”

“我姓桂名吉富。有朝一日,当报大恩!”

二人依依不舍,李彦清将桂吉富夫妇直送到水路尽头,方始互道珍重,匆匆握别……

嵌入钟鼓楼的炮弹

后来,李彦青和桂吉富两人都参加了杜文秀领导的国民起义军,并一度打到了会理。

公元1856年9月(清咸丰6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云南大理爆发了以回族为主体,杜文秀领导的反清起义斗争。公元1859年(清咸丰10年),起义浪潮波及到会理县,《会理州志》记载了此次“滇回之乱”。

该年10月25日,义军以桂吉富为主帅,李彦清(会理人、汉族)为副将,带兵数千,向会理进军。在南路汉彝各族人民的支援下,于冬月初六日直抵会理城下,初九攻占会理。后因桂、李二人不和,加之会理城内豪绅与清军勾结,桂吉富于腊月23日战死,李彦清于1860年6月16日被豪绅诱杀在城北胜功寺。

7月7日,清军攻入东门。义军在马兴州、铁有金的带领下与清军激战于钟鼓楼、西城。《会理州志》中记载清军当时动用了新造的“劈山炮五门”。而今,钟鼓楼东侧基座上仍嵌留一颗当时清军攻城时留下的炮弹。 

《会理州志》记载,此次起义,义军占领会理城时间长达262天,在会理与清军大小战斗百余次,歼敌数千人。咸丰11年(1861年)旧历8月3日,义军因寡不敌众,固守会理城一个月后,3000余将士全部战死,无一降者。

新闻推荐

会理白云庵: 淌米传说警省世人二百年

“北来淌米”的遗址——梭米洞。道教元素浓郁,建筑古朴的三清殿。僧人接米。五彩斑斓的白云庵彩画。“北岩淌米”是古城会理四大胜景之一,其遗址就是城北5公里的白云宫,史志称白云庵。会理志中记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