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因母亲健在而美满 他带92岁母亲游北京 将在父母身上学到的爱当家风传承
93岁的孙正莲在读旅游攻略。 走远路时,妻子蒋明元总是推着母亲走。
61岁的周建华庆幸自己花甲之年母亲健在,内心充满了生活的力量。母亲的善良、宽容,让周建华耳濡目染,也懂得了爱,学会了去爱。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不仅严于律己,也时常替他人着想。为了实现20多年前对母亲的诺言,2015年,刚办完退休手续一周,他便和妻子带着92岁的母亲去北京旅游,让母亲看看年轻时想去却没去成的城市。
文/张成发 本报记者 丁有为
图/由周建华提供
61岁的周建华是幸福的,在QQ空间上,他这样写道:“天长地久有时尽,人间蹉跎有悲欢。我庆幸花甲之年母亲健在,有无可代替的安慰——我还有妈妈!内心充满了生活的力量,我知道需要什么,那就是我希望所爱的人幸福安稳!”周建华的母亲孙正莲今年93岁,依然精神矍铄,这让他们家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健健康康93
幸福快乐活一生
93岁的孙正莲是会理一中退休职工,其丈夫周炳西也是会理一中的职工,桃李满天下。周炳西去世后,人们习惯称孙正莲为周师母。周师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为人豁达,深得邻居和同事敬佩。周师母的四子,也就是61岁的会理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周建华,是公认的大孝子,1997年被会理县委、政府评为“敬老好儿女”。
子欲养,亲还在,是天伦之乐,更是莫大的幸福。周师母93岁了,身体十分健康,不用眼镜也能读书看报,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正常,饮食不忌,白天打麻将,下午做保健体操,哪像耄耋老人的样子!其健康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
“人世间有千种万种的爱,百个人有百种爱的感受,但我认为关键的一点被爱不如去爱,一个人付出爱,你内心会获得快乐、开心,由此气血上通下畅,促进身体健康。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有研究认为,一个人的长寿,遗传有一定因素,注意饮食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因素,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一生从事医疗工作的周建华揭示了母亲健康长寿的秘密。
周师母1958年参加工作,在会理一中伙食团,为人善良、心胸豁达的她,有口皆碑。公公、婆婆是她养老送终的,因残而困的大姑姐是她一手扶养送终的。计划经济的贫穷年代,邻居晒在院坝中的衣服,不用担心小偷偷走,因为周师母总会在傍晚折叠好交给邻居,来个客人家里没有准备,总可以向周师母家借面、借米……记忆犹新的很多往事,让周建华耳濡目染母亲的善良、宽容,也懂得了爱,学会了去爱。
陪母亲游北京 实现20年前的诺言
2015年10月15日,周建华办完退休手续。一周后,周建华带着妻子,带上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器具,专门陪母亲去北京、上海、杭州旅游。20年前,他答应陪母亲逛北京,却因工作繁忙搁浅,这一次终于圆了这个诺言。
周建华说:“大北京、大上海,是母亲年轻时想去没能去的地方,一陪游、一诺言,再不做也许就没有机会了。”3个人,212年岁,八千里路。母亲的乘机证明、走远路时的手推车、各地酒店住宿、饮食及穿衣,周建华夫妻都照顾得无微不至,既不能亏待又不能让母亲心疼花销,一路上让老人玩得十分开心。周师母尤其夸赞儿媳妇蒋明元在睡觉及沐浴时给她做的护理,十分的尽心。
当周建华陪着母亲上天安门城楼来到毛主席曾经站立的位置时,兑现诺言的喜悦和新中国成立时的喜悦交织于母子俩的脑海,久久不能平静。
论语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周建华说,应该再加一句“不陪,何以别乎?”。
为了一个“陪”,周建华自恋爱结婚起,就自订了“只要父母在会理,自己绝对不外调”的底线。1994年,妻子蒋明元到成都照管岳父母和儿子,第二年,妻子单位人事处,商调周建华,被其拒绝了好意,尽管姐姐可以照管父母,但是周建华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孝敬四个老人上,周建华始终用“父母只养了我一个儿女”的理念,承担着孝敬义务。老父亲住院抢救,10多天,每天两桌人的食堂就餐开销,他全扛了;岳母在成都住院,就餐和自费的药费,周建华夫妻同样全部承担;周建华到成都照顾住院的岳母,背上背下,比亲生儿子还孝敬,岳母抢救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这条命是建华给的,妈妈感谢你!”周建华说,如果每个子女都认为他只是兄弟姊妹的其中之一,孝敬老人就不是全心全意的,父母得到的爱,势必会打折扣。
90年代第一次房改时,岳父因无钱购买原住房,周建华夫妇掏出全部存款7000元,并借款2000多元,让岳父一家安稳地住上产权房,岳父在家信中十分感激,并留言此房系周建华出资,今后遗产归其所有。然而岳父离世后,周建华夫妻以“财物轻,怨何生”的格言向兄弟姐妹主动提出不要遗产,由其他相对困难的兄妹继承。
敬岗爱业守原则 父母的品格深深影响他
周建华的这种乐于助人、无私的品格都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这样的优秀品格不仅体现在生活上,也体现在工作中。在会理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周建华自己和家人从不占医院的便宜,小到注射费也要支付。担任副院长、院长期间他,他洁身自爱,经常这样自警:“人要有敬畏,有权的人要把胆小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大智慧。”
母亲“对钱物要看得淡,不是自己的决不能要”,父亲“对金钱要一丝不苟,取之有道;是人支配钱,不是钱支配人”的家教深深影响着周建华的为人处世。40年前,父亲省布票花钱买来筒绒裤,托人捎带下乡给了他,周建华至今依然缝补而穿,在俭以养德中传承家风。“畏法度者最快乐,人与人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自律上的区别。”作为一个公职人员,周建华认为自己的敬业守法是关乎妻子、儿女、母亲、亲戚的。不光是工作上,就连自身健康他也是如此:“100多斤的这条生命,不是私有财产,是父母、妻子、儿女、亲朋好友的,必须珍惜。珍惜健康、珍惜工作、珍惜荣誉……如果不珍惜这些,个人何谈幸福、家庭何谈和睦、孝老何谈养老送终?”这就是周建华的幸福观。
传承好家风 有情有义幸福在
周建华喜欢读中外书籍,写散文式QQ日志,驾车到原野亲近自然。周建华常教育儿子,任何事情要替别人着想,这是从奶奶那里继承下来的家风,人心同然,当你替别人着想时,你做事会很上心,会做得很巴适,别人就会认可你的价值。
美国电影《史前一万年》有这样一段对白:“有些人活着,给自己画一个圈,只为自己;有些人画了更大的一个圈,他活着是为亲人;有的人活着,他画了一个更大的圈,活着是为了所有的人。”这句话常常让周建华心胸开阔。母亲教育他行善积德会有好报,带着佛教的禅学,周建华自己虽不信佛,但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儿子在读大学时,去农村当志愿者,每天都有交通补助,但要凭票报销,有一天,儿子搭摩托车去,同学找票给他报销,周建华教育儿子说,报销了虽不违法,但违背良心,做人不能这样。现在儿子成家立业了,为人处世让周建华感到自己对儿子的家风教育是成功的。儿子注重亲情的心,比拿回博士文凭还让周建华高兴欣慰。
新闻推荐
“北来淌米”的遗址——梭米洞。道教元素浓郁,建筑古朴的三清殿。僧人接米。五彩斑斓的白云庵彩画。“北岩淌米”是古城会理四大胜景之一,其遗址就是城北5公里的白云宫,史志称白云庵。会理志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