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诗意飘泊中重返精神故园——访“李白诗歌奖”提名奖获得者杨炼

绵阳日报 2015-05-24 23:56 大字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我的诗集《饕餮之问》获得了以李白命名的诗歌奖,真是意料之外。获奖心情自然畅快,就如漂泊多年的游子重回故园,感受到了母亲般博大无私的爱!”昨(23)日傍晚,诗人杨炼在绵阳富乐山上愉快地告诉记者。

谈到绵阳设立李白诗歌奖的影响,杨炼说,诗歌虽与现实的物质生活并不密切,但是诗歌能抚慰人的心灵。这对于经历过汶川“5·12”特大地震的绵阳来说,诗歌等文艺形式的疗伤作用不可小视。李白诗歌奖的设立体现了绵阳在经历地震后,文化精神重建的广度和深度。

“绵阳历经了‘5·12’特大地震,还有如此美好状态,很可贵。”杨炼说,虽然是第一次踏上绵阳的土地,但是,从绵阳机场到富乐山,经过一号桥看到三江水景,还是让杨炼感受到了绵阳的安宁之美。“我今年快60岁了,《杨炼创作总集——1978年至2015年》共10卷将于今年8月出版。”杨炼说,他的这些作品集包括中国手稿、南太平洋手稿、欧洲手稿、文论、对话等。

杨炼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出生在瑞士伯尔尼,在北京长大。从1988年以来,杨炼背着书箱和行囊,在世界各国游走和生活,目前长期住在英国伦敦,有时也在德国柏林居住。他一直在周游世界各国,一直坚持汉语写诗。“旅居国外多年,但我一直用汉语写诗。”杨炼说,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古代诗人留下的唐诗,让他感觉很美好。他虽然翻译过世界各国诗人的作品,也从事过多种文学体裁的写作,但杨炼认为,诗歌是自己唯一的母语。

采访中,不时有喜欢杨炼诗歌的绵阳市民过来,请杨炼题字签名,杨炼写下了“作先锋易,当后锋难”、“不让这首诗沉沦为冷漠死寂的美”、“从不可能开始”等。“每写一行诗,难道不是从不可能开始的吗?”杨炼说,写诗中,他一直追求着新作,思想是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新的。

的确,正是创作诗歌时这种不断折磨自己的苦旅,保证了杨炼写作的内在连续性,而无论其境遇和风格怎么变化,都让他在对深度的决绝追寻及其相应形式的卓越锻造中,不断拓展诗歌之路。他旺盛的综合创造力恰恰对应着当代汉语诗歌的“饕餮之问”。

新闻推荐

绵阳小棋手创佳绩

本报讯(记者安峥)四川省青少年宫系统棋类比赛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第28届“希望杯”(川滇黔)赛区棋类比赛近日在攀枝花举行,由“绵阳棋王”张华明指导的市少年宫象棋队的小选手们奋勇拼搏,夺得象棋少年组...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