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绵阳日报 2015-09-29 15:16 大字

□本报记者 邓娟

她是一名特教老师,在特教岗位工作8年多来,她始终怀着一颗慈母之心,付出比一般老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全心浇灌残疾学生的心田,无怨无悔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她,就是2015年省优秀教师,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

用心做老师

无怨无悔献青春

今年37岁的刘玲是涪城区玉皇人,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她,1996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乐山师范学校(现乐山师院),学习特殊教育。毕业后,她义无反顾回到家乡涪城区,在金峰小学当了一名老师。

2007年的一次偶然,她得知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招聘特教老师后,跟丈夫商量后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调到涪城特校,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虽然自己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但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跟特殊学生接触,好多东西都要去学、去适应。”刘玲说,到特校前,虽然自己已经从教8年,但在这里工作后,才真切地感受到做一名特教老师,不仅要比一般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信心、爱心,还要学会怎样爱孩子,与他们沟通交流,如何融入他们的世界。

有人曾问刘玲,“你为什么当初要这样选择?”她这样回答,当她看见学生纯真的眼神,面对家长送孩子来时的表情时,更加坚定了做一名特教老师的决心,“我无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用心教学生

聋儿喊出“老师”

为了做好特教老师,她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把家务活和照顾女儿的事全交给了丈夫。她虚心向前辈讨教教学经验,不断学习《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班主任兵法》等书籍,坚信“要给予孩子一滴水,自己须有一桶水”。

刘玲深知,要提高聋生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会他们的语言——手语。她努力从书上学习中国手语,从孩子们那儿学习聋人手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利用形象直观的实物、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把课堂变得简单而生动,受到孩子的欢迎。

作为骨干教师,刘玲勇于承担科研任务,参加了学校的《聋人地方手语》的研修。多次上教学研讨课,参加区级说课比赛等,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3月参加绵阳市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比赛获得第一名,10月参加四川省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

今年10岁的小明是一名耳聋孩子,刘玲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教,一遍又一遍,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突然有一天,小明喊出了“老师”,“当时我就哭了,真的很不容易啊。”也许是有了这次,让刘玲更加增强了做特教工作的信心。

不仅如此,她的学生雪雪、杉杉、小志等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文艺巡展及职业作品展洽会,在现场进行了刺绣、陶艺表演,得到各级领导及嘉宾的好评。同时,她班上的孩子在全国性比赛中表演的舞蹈《奋进的脚步》,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在特校工作中,刘玲以百倍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用挚诚的爱浇灌着学生的心田,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

用心爱学生

学生爱她家长赞她

在涪城区特校,刘玲爱学生是出了名的。每到课间时,刘玲总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教他们跳绳、踢毽子……寓教于乐中给他们讲课间安全注意事项。午餐时,她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教他们遵守就餐纪律,爱惜粮食,不吵不闹不随便打手语聊天。孩子们午休时,她帮助盖好被子,起床时教他们叠好被子,整理好内务。

刘玲班上孩子大多住校,而且是月托,有的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到周末,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去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甚至买少量的零食,让孩子们在学校也能像在家里一样舒舒服服、开开心心过周末。平时班上孩子生病了,她会带去医院看病,给他们喂药,不厌其烦。

一次,刘玲班上的学生小江为救马路上一只小猫时,一辆车向他急驰过来。这正好被一旁的刘玲看见,来不及多想,她快步跑上前一把推开小江,小汽车咔嚓来个急刹车,停在刘玲身前。“就差那么一点,刘玲就被撞上了。”刘玲的一位同事说,这些仅仅是刘玲爱学生的一个方面。

今天,不仅是刘玲离不开这些孩子,她的丈夫也在刘玲的影响下在涪城特校当了一名老师,与妻子一起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文中学生系化名)

新闻推荐

富乐山的菊花

富乐山上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儿童乐园,有青青的草坪,有热闹的茶楼,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尤其是秋季的菊花,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在山上游览,我们随处可见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菊花。漫步在菊...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