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夹江年画“濒危”亟待走出困境

四川日报 2016-03-23 08:19 大字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夹江年画创始自明朝,已有400多年历史,曾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为四川三大年画。

绵竹年画已经在商品化的道路上发展多年,夹江年画现在却依然面临着发展困境。上世纪60年代,很多年画作坊世代累积的雕版被付之一炬。上世纪80年代,夹江县文化部门曾试图恢复年画,但未能成功。

夹江县一中退休教师吴泽全遍访民间收藏了12个两次套色画像,共24个梨木底板。在吴泽全的倡导下,2008年,夹江县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夹江年画挽救恢复和保护传承的研究所。然而,雕版、绘画、纸张、颜料怎么弄,吴泽全对此并不熟悉。

于是,吴泽全邀请了画家杨继蓉。目前的夹江年画传承人杨继蓉是中国画科班出身,刚开始接触年画时,她有些抵触:颜色大红大绿,跟淡雅的水墨画简直就是两个极端;在人物造型上,素描基本遵循正常人体比例为7等分,而年画多半是5等分,显得矮胖。

但夹江年画“濒危”,杨继蓉深感责任重大。随着了解的深入,杨继蓉对夹江年画转变了看法,“它其实是大俗大雅。”夹江年画的色彩搭配根植于发展环境,过去,老百姓的房子四面土墙,都是“灰头土脸”,四川雨水多,一下雨就更阴沉,当鲜艳的年画一贴上去,整个屋子就亮堂了。“这就是为啥民间传言夹江年画能镇邪的原因。”

杨继蓉坚持使用矿物、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染料,用的夹江手工书画纸也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纸张防虫固色,颜料不容易剥落。“一幅画含有两项国家非遗,非常不容易。”

如今,夹江年画传承研究所的主力仅有四名。“没有‘替补\’,四个人撑着不是长久之计。”发起人吴泽全已近80岁,所长张荣强负责外联,杨继蓉负责绘图,另一名传承人殷志强则负责雕版、做颜料。

从2011年开始,夹江年画也谋划走出去,参加过不少活动,比如成都武侯祠的庙会、博览园的展览以及农民艺术节的展出等,但仍改变不了困境。“年画几乎丧失实用价值,作为收藏品,少有人懂行并真心喜欢,而文化衍生品开发收效甚微。”杨继蓉介绍。

潘媛媛 本报记者 吴亚飞 整理

新闻推荐

夹江:巡特警急解群众危难

5月13日,夹江县居民胡德军和妻子将一面“人民好巡警危难显真情”的锦旗专程送到夹江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唐永洪手中,向大队巡特警队员表达诚挚谢意。事情发生在5月8日下午,胡德军的妻子和干女...

夹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夹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