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站“转”不动 可以请社会力量来“帮忙”

四川日报 2016-07-28 07:2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思忆

3年前的暑假,本报记者带着问卷,走进眉山丹棱县双桥镇、乐山夹江县甘江镇的部分村落,就乡村青少年对当地公共文化机构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乡镇文化站的知晓度并不高。3年后,当地青少年可以在公共文化机构享受暑期文化福利了吗?

【镜头回放】青少年眼里 文化站形同虚设

时间:2013年8月7日

地点: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乐山市夹江县甘江镇“乡镇文化站没有喜欢的活动,很少去”“不知道文化站在哪儿”,3年前,记者向当地青少年发放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后,得到的答案大致如此。

在双桥镇文化站,几间开着门的办公室外挂着的牌子都与文化站无关,文化站已被其他单位借用。而当记者来到位于甘江镇镇政府大楼内一间标明“文化站”的办公室时,竟大门紧锁,无人应答。

【现状调查】开展活动只能借场地

7月18日,记者再次来到双桥镇文化站,不论是外观场地还是开放情况皆与3年前大体一样。紧接着,记者来到与文化站一墙之隔的镇政府大楼,该镇组织宣传委员彭煦告诉记者,文化站由于场地、设备陈旧等原因,已基本废弃,新的文化站正在修建,预计今年秋天可以对外开放。“现在镇里的文化活动只能借几个离场镇较近的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彭煦说,目前只能确定东北科技大学志愿者将于8月在该镇团林村留守儿童之家与当地留守儿童开展3至5天的志愿活动。而在该镇黄金村,记者发现村里有不少少年儿童在家看电视和打手机游戏。

接着,记者又来到甘江镇文化站,文化站站长周丽芳正好在。她告诉记者,“两年前文化站门口兴建了农贸市场,文化站院坝成了小贩们的停车场,周边环境脏乱差,完全没法开展文化活动。”周丽芳带着记者来到了这个建于2002年、投入近百万元建设的文化站。“河对面是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的五星村,为了方便村民在场镇上活动,前几个月在河面上架了一座桥,桥墩正好修在文化站院坝中间。这样一来,安全隐患非常大,更不敢组织少年儿童在这搞活动了。”

周丽芳说,“现在要开展活动只能在附近的学校、村活动室借场地。”记者又随机采访了甘江镇盘渡村的几名少年儿童,他们都向记者表示:暑假期间,村里和镇上都没有针对少年儿童的文化活动,也从没去过文化站。

【记者评述】何不“借力”推进文化建设

回访中记者发现,“没场地”成了两个乡镇暑期无法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的一大原因。但这绝不能成为青少年文化活动缺位的借口。甘江镇的文化站内为何多了桥墩?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牺牲百姓的文化权益吗?

记者走访的两个镇皆管辖了若干行政村,即便文化站运转正常,要辐射整个镇的少年儿童也是相当难的。那么,文化站能否提供流动文化服务?这样的要求多数又会被“没人手”敷衍。

去年四川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两个乡镇能否更多的尝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解决“没场地”“没人手”的问题?

【互动台】网友为孩子们支招

7月26日,川报观察客户端通过《为了孩子重走农村,3年前没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报道了记者回访3年前采访过的村子,当地留守儿童暑期大都在上网和看电视。此报道当即引发了网友热议。

网友“王伟”: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现象。我曾是一名农村的留守儿童,整个镇上连一个正规的书店也没有。

网友“盛夏之心”: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图书陈旧,儿童喜闻乐见的书少。另一方面是农村少儿很少有阅读习惯。希望经常有送文化下乡、文艺汇演、送图书进基层等活动丰富孩子生活。

网友 “刘兵”: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关心基层问题。(张良娟 辑)

新闻推荐

依法治电 全省首个指标体系出炉

电网抢修现场电网检修现场2015年2月23日,夹江县明德希望小学里,志愿者制作了“电力法和安全用电”相关知识,学校200多名师生热情参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做法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受到相关部门肯定王一...

夹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夹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