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丈夫重病在身,儿子罹患脑瘫,面对家庭变故,普通农村妇女康克玉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脆弱的双肩勇挑家庭重担

乐山日报 2015-12-14 20:46 大字

■ 本报记者 许金波

面对重病在身的丈夫、罹患脑瘫的儿子,沐川县箭板镇行路村村民康克玉没有逃避,坚强面对,18年来,以脆弱双肩挑起家庭重担。

近日,记者来到康克玉的家,实地感受这位平凡农村妇女的不平凡。

不幸家庭接连遭受打击

康克玉的家位于海拔500多米的山上。

当天,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下车,顺着碎石路上行,穿过一片猕猴桃地,登上高台,四间红砖瓦房映入记者的眼帘,这便是康克玉的家。走进屋内,没有粉刷的墙壁上,随意挂着一些生活用品,一台老式电视机放在正屋的一角,除了几张桌凳,屋内没有摆放更多的东西。

看到有客人来,正背着二儿子的康克玉很是热情,赶忙起身、走进厨房,给大家冲茶倒水。由于天气冷,康克玉的丈夫管继光正坐在凳子上,给身患脑瘫的大儿子泡脚。

“病,现在越来越重。”边给大儿子泡脚,管继光边介绍,平静的语气中带着无奈。这个脑瘫儿子2003年出生,如今已经12岁了,可现在,除了个子正常、白白胖胖之外,其他方面都令人担心: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脚手也都开始弯曲变形,智商也越来越低。这个孩子的未来,成为康克玉夫妇的一块心病。

除了脑瘫儿子,让康克玉重压在肩的,还有管继光的病情。就在说话间隙,感觉胸闷、喘不过气来的管继光连忙把制氧机的软管插入鼻中,增加肺部的氧气供应。“话说多了就不行,累。”就是这样一个状况,让现在的管继光一点家务活都不能做,一切全靠康克玉忙里忙外。

1996年,一直在外打工的管继光经人介绍,与康克玉相识。随后,两人回到管继光的老家——行路村定居并结婚,准备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未满周岁便无故夭折,这对于年轻的康克玉夫妇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两年之后,另一重打击来了:管继光时常感到胸闷、胸痛、头昏乏力等,后来连下地干活的力气都没有。

坚强面对生活

面对接连的打击,康克玉没有被吓倒,她一边照顾家里,一边带着管继光四处求医。很快,他们便花光了之前打工的积蓄,而管继光的病情时好时坏。2003年,又一个孩子降生,这给略显沉闷的家庭带来一些欢乐。可是好景不长,本来活泼可爱的孩子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懂事,反而越来越智力低下。命运再一次捉弄这个家庭、捉弄着康克玉。

“2007年,经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最终确诊,大儿子是脑瘫。”康克玉对这一年记忆深刻,因为,同样是在这一年,丈夫管继光的病也确诊了,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肺病。“感觉当时精神就要崩溃了,天要塌了一样。”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康克玉的痛楚写满脸上。

“当时有没有动摇过,一走了之?”记者问道。“没有。人生一辈子,只要他对我好,我就有义务照顾他。”康克玉如是说,话语质朴感人。在康克玉的人生观、爱情观里,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自己,还要为“别人活”,“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得什么病,彼此照顾很正常。”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让康克玉选择坚强,无怨无悔地挑起家庭的重担,并且不断调整自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上山种地、下水耕田……近几年,为了发展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康克玉先后种了4亩猕猴桃,同时还养殖土鸡。

由于劳累,现年38岁的康克玉看起来有些苍老,心脏也有些问题。尽管如此,康克玉依然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受感动,感动于她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及患难与共的夫妻情。

新闻推荐

多路径寻找治贫良方

■王振东12月12日阴今天是周末,终于有空坐下来,将前段时间的帮扶工作,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沐川县新凡乡太和村开展扶贫驻村工作期间,我走访了每一户贫困户,逐户了解他们家庭、生产收入...

沐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沐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