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坪村:建成新道路念好“山字经”
■本报记者 周友燕
“卖苹果、香梨啦……”日前,一辆拉着水果的小货车缓缓行驶在沐川县建和乡庙坪村村道上,阵阵响亮的叫卖声打破了小村庄的沉寂。
“3个月以前,这样的叫卖声只有到建和乡场镇或者沐川县城后才能听到,而现在车辆可以风雨无阻来回行驶,到这里做生意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站在庙坪村村口,村支书谢扬告诉记者,这条村民行走了多年的烂泥路,在2015年10月完成硬化,村上终于有了第一条水泥路。村道通车的那天,村民纷纷奔走相告,个个脸上都露着笑容。
庙坪村为省定贫困村,全村有154户村民,47户建档贫困户,贫困人口119人,占总人口的24.34%。该村山高坡陡、林多地少、地广人稀,是典型的山区。以前,村民收入主要以林竹为主,林竹面积约8000亩,但由于交通运输困难,使得有限的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产业不兴、基础设施薄弱是庙坪村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切,从实施***以来,正在发生改变……
临近中午,尽管天空还飘着零星小雨,贫困户李平华依然出门了,他要到山上去砍竹子卖。若是在村道修通以前,遇上这样的天气,他是绝对不会出门的。“以前遇到下雨天,车子跑不起,根本没法把竹子运出去,砍下竹子也没法卖。”李平华说,现在不一样了,就算遇上这样的天气,还是有车进村来把竹子运输出去,运费比以前还低了不少。
针对庙坪村实际情况,建和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组在对该村实施***中,首先实施交通扶贫,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已争取资金280万元,硬化水泥路3.7公里,新建泥碎石联网资源路1.1公里。
来到李平华家中,他告诉记者,由于家中贫困、当地交通条件落后,他打了多年光棍,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但是好景不长,他的妻子不幸先后患上多种疾病,花去大笔医疗费。上个月,他的妻子刚刚动完手术,现在还在休养中。
去年,建和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李平华家的具体情况后,把他列入***对象,并帮助其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记者注意到,在他家门口的墙上,挂着一个“***公示牌”,牌子上明确标识出具体帮扶产业:帮扶发展6亩雷竹。站在屋檐下,李平华双手一摊开,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种茨竹,除去人工和运输费用,收益很少。如今改种雷竹,投产后,每年都可以打笋子卖,收入肯定比现在强。”
建和乡党委副书记刘培芳介绍,在对庙坪村实施产业扶贫中,该乡充分用好2015年贫困村扶贫项目建设资金,整合现代林业发展资金和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资金40余万元,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财政资金化分为贫困户股份,47户建卡贫困户全部采取带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分红,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组织销售。新建雷竹笋用林示范基地100亩,雷竹2017年投产后,预计每亩销售收入实现3000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重点培育以食用笋、茶叶、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力争用3年时间,把庙坪村建设成为贫困县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谢扬信心满满地说。
采访结束时,站在庙坪村的山上向远处望去,一大片新建的雷竹林正迎着寒风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庙坪村村民将迎来新的生活……
新闻推荐
消费者在2016乐山迎春购物年货采购节选购“乐山造”产品■本报记者张清文/图新春佳节来临,年货销售进入旺季,消费市场步入“春节档”,呈现供销两旺局面。“乐山造”产品销售也迎来了2016年...
沐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沐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