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向小康出发

甘肃日报 2012-10-29 00:21 大字

——聚焦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本报记者 吴梦寒

犹如春风拂过冬眠的陇原,犹如春雨滋润久旱的土地。在春天来的时候,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千里陇原大地启动,贫困的甘肃打响了一场深入的反贫困战役。

这是一场席卷陇原的反贫困实践,这是一场为了全面小康而进行的攻坚战。

“我们虽然还很贫困,但前景一片光明,只要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够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的话,令人振奋。

从那一刻起,甘肃带着理想,向小康出发!

路通了,水来了,家变了,奔小康有了基础

很多时候,贫困就是因为最后的“一公里”,比如路,比如水,比如信息。

采访中,很多联村单位负责人都表示,这些之所以叫基础设施,就是因为这是发展的基础所在。你很难想象一个水电路都不通的地方能发展起来。

然而,多年的积贫积弱,造成甘肃基础设施欠账严重,给发展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双联行动伊始,各地各联村单位都把打通最后的“一公里”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开始了积极的奔走。

双联行动以来的几个月,是宕昌县官鹅村村支书张林森最高兴的几个月。一个个项目进了村,村子一天天变新样。

残墙断垣不见了,破旧危房不见了,泥泞的道路不见了……现在,11条水泥村道,蜿蜿蜒蜒通到家家户户门口;97户破败的农房,经过危房改造焕然一新;坏了多年的自来水管道修好了,自来水又通到了家家户户。

而最让张林森高兴的是,村里人想了多少年的护庄排水渠修好了。联村单位帮助协调县财政局的一事一议项目,筹集了132万多元,整修了80米的护庄排水渠。

“我们村子是个洼地,原来一下雨,水排不出去,村里就涝,污水横流。现在,这条排水渠修好了,今年夏秋虽然雨水多,但是村里再也没涝过。”张林森说。

不仅如此,联村单位还帮官鹅村新修了党员活动室,扶持了几户农家乐,发展了特色林果业,办起了劳务技能培训班……

“今年,联村干部还帮出去打工的农民要回了工钱。要是农民自己去,恐怕没这么容易。”张林森高兴地说。

官鹅村的变化,就是全省双联行动的一个缩影。借着双联行动的及时雨,村民们盼望的路通了,水渠修好了,整村发展规划正一步步变成现实,陇原大地上,一个个贫困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发展。

全省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共为联系村联系户办实事25万多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多个方面。58个贫困县(市、区)的8790个贫困村实现了双联行动全覆盖。

(转3版)

(接1版)

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培育贫困村自己的内生动力

对于贫困,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不错,给钱给物只能管一时,不是治本之策。要战胜贫困,长远发展,就必须赋予贫困人口发展致富的能力。

省委把培育贫困村自己的发展动力当做双联行动的重中之重。从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着眼,实现“八个全覆盖”,做好“五件实事”……双联的思路一步步拓宽,双联行动一步步深入,每一步都为贫困村积蓄着力量。

首先,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贫困村之所以贫、之所以困,就是因为没有“第一桶金”,让很多想法都停留在纸上。

针对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缺少发展资金、农民贷款难、贷款时间短等突出问题,全省各地各单位通过发展担保公司、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加快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社等办法和途径,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陇西县云田镇北站村的陈艳红,是个单身母亲。除了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外,婆婆的身体也不好。家里只有3亩薄田,种小麦的收入连这几张嘴都糊不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重担压得陈艳红喘不过气来。

今年双联行动开始后,双联干部到了陈艳红家,不仅帮助她贷上了3万元妇女小额贷款,又在村上的互助资金社申请了5000元互助资金。陈艳红盖起大棚,种起蔬菜。今年,一亩地西葫芦,收入将近2万元。尝到甜头的陈艳红,还想再扩大规模。

不仅仅是陈艳红,会宁县钟家岔村的康彩芬,张滩村的刘怀秀,大坝村的李玉玲,这些平常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第一次用自己的名义贷上了款。养羊、养牛、种菜,她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产业。

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9月11日,全省“双联惠农贷款”首发仪式在会宁县甘沟驿镇钟家岔村举行。

作为双联行动专项贷款,全省“双联惠农贷款”较之以往的涉农贷款,具有贷款额度选择余地大,担保方式简易,贷款期限灵活,贷款利率低,办理流程便捷,财政全程全额贴息等特点和优势。而且从今年起,农行系统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省财政厅每年安排资金全额全程贴息,支持双联行动中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渭源县、广河县、古浪县……目前,在58个扶贫重点县全部建立了担保公司;5年300亿元的“双联惠农贷款”已在58个扶贫重点县全面展开,现已贷出2.53亿元;省级各部门投向“三农”的资金556亿多元,同比增长28%;各级联村单位自筹25.67亿元;妇女小额贷款新增124.16亿元,同比增长226.82%,有力地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后劲。

资金进来了,项目进来了,产业发展有动力了。一个个富民产业在陇原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甘肃摆脱贫困的强劲动力。

个人的命运、乡村的前途,最终要靠“人”来改变

双联行动,就是一颗种子,落在贫困村,最终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更改变了村里的人。

而个人的命运、乡村的前途,最关键的就是“人”。

这学期刚开学时,古浪县横梁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来自武威市国土资源局的双联礼物——价值8万多元的电脑、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和高低床。从那以后,他们也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山里的孩子们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了。

再苦不能苦教育。这些孩子就是乡村的未来,只有让他们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才会成长为农村的希望。

当然,不仅仅是学生,在双联行动中,普通农民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受到了先进观念的冲击。

过去,村里的老人们总是讲,日子要量入为出地过,千万不能拉账,欠下了就怕还不上。可现在,在双联干部的劝说下,永登县七山乡的钱国珠,明白了放不开手脚、死守一块田,是发展不起来的。过了花甲之年的钱国珠,还是咬咬牙贷了近9万元搞养殖,买回了50只小尾寒羊。

如今小羊羔就快生了,明年开春羊羔出栏就能挣2万元,钱国珠的日子眼看着就要变好了。

从穷死不借钱,到贷款搞项目,由“站着看、等着扶”,到“想办法、主动干”,村民们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一些单位还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新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广河县与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紧密协作,共同为农民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宣传、培训及优良品种推广等服务,解决了该县玉米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低、连年多病影响农民收入等问题。

不仅如此,就连双联干部自己,也发生了想象不到的变化。就像省审计厅联村干部魏文在民情日记中写的,“当你真正俯下身子时,你才能体会到那句话的真谛‘我的脚上沾满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不错,甘肃的发展能不能实现跨越,群众的生活能不能大幅改善,关键还要看党政机关的职能发挥得怎么样,广大机关干部的作风转变得好不好。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也一直是行之有效的“法宝”。只有当干部真正走下去,带着感情、带着办法,才能真正改变贫困村的命运。

新闻推荐

民生,百姓的幸福源泉 两会聚焦之六

本报记者李欣瑶今年省“两会”,我们欣喜地听到很多基层代表、委员这样的描述:“娃娃们在学校里能吃上免费营养餐,这是以前想不到的事。”“药价便宜了,新农合能够报销的病种越来越多了。”“路修通了...

永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向小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