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州老年大学23年耕耘不辍创佳绩

兰州日报 2010-01-19 06:50 大字

凭借两间教室、六七个管理者以及每生每学期交的50元学费和政府的少量补助,支撑了整整23年的兰州老年大学,日前顺利完成了她的使命。市委、市政府决定,办学体制要由“民办公助”改制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办学。这就意味着,老年大学一批老有所为、义务办学的精英,和他们在这个改革、创新、创业、奋进的伟大时代中所创造的不凡业绩,一并将写入兰州市的发展史册。记者1月15日深入老年大学采访。

1月15日,寒冬中的兰州,依然气爽风柔。记者走进兰州老年大学采访时,该校81岁高龄的常务副校长马楠,和77岁高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福喜,仍然坐在办公室内读书看报值班,并撰写汇报材料。当记者说明来意时,这两位精神矍铄的老校长顿时百感受交集。他们有卸任前的释然,有由衷的欣慰,更有满心的祝福。“兢兢业业站好最后一班岗。认认真真写份汇报材料留给后来者借鉴。愿老年大学抓住改制机遇,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这是他们异口同声表达的心愿。

是的,本届校领导班子成员中,81岁高龄的常务副校长马楠,1991年从市教育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后至今,就在这所学校无怨无悔超龄服务了近20年。77岁高龄的副校长王福喜,肩挑重担也负责了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两位长期坚守阵地,率领校领导班子成员,真情服务学员的老校长,在这漫长的工作期间,有体会,有奉献,有感动,更有深情!穿过青春岁月、收获了人生的“金秋”让生命燃烧后,该是快乐、充实颐养天年的时候了,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奉献,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劳心伤神,为办好老年公益事业整整奉献了一二十年!离职前,再摸一摸这把椅子;再擦一擦这块黑板;再望一望这白发飘动的老学员,他们依依不舍……

6人“支撑”千人大学

从城隍庙租房办学,到迁至南滨河路黄金地段这充满灵气、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仅有两间教室的学校办学,一批批有着执著追求的老同志走进老年大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舞文弄墨吹拉弹唱知荣明耻乐度晚年。这里成了他们的精神乐园,成了他们大有作为的天地!

天地转,光阴迫。23年弹指一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老年大学以其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创造了不菲的业绩。从校长杨良琦、第一副校长王超英、常务副校长马楠到副校长王福喜,这些老校长不图回报,不顾年迈体弱,兢兢业业办学育人。23年老年教育的薪火相传!23年因材施教先后为上万名老学员“充电”!23年老年大学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可喜可贺!老年大学以其专业丰富、诚信办学、灵活育人、团结和谐等办学内涵,为老学员的人生晚景注入了生命的张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如今,事业红红火火,社会口碑特好。

6位管理和工作人员,支撑并办“火”上千人的大学,而且都是花甲和古稀老人不计报酬、辛勤耕耘的结果!这种高效率、高质量办学业绩,让记者多少有点惊讶与感动!据了解,兰州老年大学,日前在校学员上千人,拥有43个教学班。该校先后开设国画、书法、文史、二胡、古筝、武术、音乐、英语、舞蹈、电脑、文体、电子琴、中医保健、书画装裱、拉丁舞、模特等16个专业。学员中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50岁;平均年龄为59岁。而该校长期主持工作的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仅仅6人!马楠全心全意主管教育教学工作长达19年。王福喜老人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至今也有十多年。其余4名办公和勤杂人员均为离退休人员。他们不计报酬;忘记年龄;放弃娱乐休闲;身兼数职,早出晚归一个心眼潜心治学。他们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把教学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把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无不令人钦佩!23年来,兰州老年大学,先后为社会培养了上万名合格学员,他们均捧过了红彤彤的毕业证书,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其中,有不少学员大器晚成,成了名家。

优质服务 名师赐教

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科教学大纲,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采访中,一些学员认为,在日常管理中,以这些规章制度为依据,校领导做到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使管理工作充满人文情怀。与此同时,校领导率先士卒、为人师表,他们不顾年老体衰,风雨无阻,时刻微笑着默默服务学员,用满腔的热情发挥余热,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献智献策,充分发挥了长者的风范。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执著,人性化管理的科学方法,时时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激励着义务奉献的教师们,毫无怨言地在三尺讲坛上耕耘。名人、名师呕心沥血赐教的不少。顾子惠、何裕、范有信、杨国光、董吉泉、任震英、袁弟锐、毛雨荣、马锦玲、张忠慧、宋贵杰等顶级人物,曾为老学员播慧撒爱。在校执教多年的老教师马国俊、焦凯等,至今奉献丹心。

人才济济 成绩斐然

据介绍,兰州老年大学是一所以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为目的,以“颐养、健康、进取、有为”为出发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学校。学校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乐教、乐学、实用”为准则;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学员每人每学期交50元学费,就可以享受到名师的精彩授课。学员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冶情冶志、悦心悦目、增长才干。一些对书画艺术、音乐艺术以及英语和电脑知识等一无所知的老学员,经过老师手把手耐心指教,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学出了成绩。不少学员的书、画作品经常见诸刊物。一些作品参加省内外展出时,曾引起名家赞赏,并荣获各种奖励,得到社会好评,部分作品还被国家有关部门收藏。从“白手起家”,到“成名成家”,老年大学培养出了众多书画教师和书画艺术家。这些“大器晚成”者,正为培养下一代、创建学习型社会贡献着聪明才智。在办学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学校还为一些低保、下岗职工免除了学费,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23年来,兰州老年大学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曾成立了教育研究会,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曾开教研会近20次;师生撰写论文近百篇;举办大型书画展十多次;举办大型文艺演出40多场;数十名学员和校长曾在兰州广播电台《夕阳红》栏目中作过节目。数十名学员的作品在中国《老年教育》杂志上发表。学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书画展不计其数,还获得了各项大奖。另有学员作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参展并获奖。此外书画班的学员还组织“送春联”、“献爱心”活动,为社会书写赠送春联400余幅。曾去老年公寓为老人赠送书画作品,座谈慰问老年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已培养出省、市书协、省美协、省诗书画联谊会等会员57人。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中,该校学员占87%。学校排演的舞蹈《牧民新歌》获省文化厅一等奖。在其他比赛中,老年大学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可谓硕果累累!2009年,常务副校长马楠被评为“全国老年教育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福喜撰写的《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一文获省成人教育协会优秀科研成果奖;办公室主任王彩琴撰写的论文《发展老年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被评为全国二等奖。他们以这种收获离任,为党和人民交上了又一份最满意的答卷,学校以省“先进集体”、市“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和“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画上了圆满句号。

采访结束时,两位老校长深情表示,喜获老年大学转制的消息后,他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政府办学,会使这一惠及全市老年人的公益事业越办越好,会使他们的理想得以升华。 

新闻推荐

新年伊始牛肉面再掀涨价风 小店普涨5毛钱连锁店并未跟风

“牛肉面又涨价了!”1月18日,每天早上有吃牛肉面习惯的市民突然发现,市区不少牛肉面馆悄然开始涨价,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涨5毛钱,大碗牛肉面每碗3.5元,涨价现象让很多市民非常不满。&nbs...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