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创新提升 谱写辉煌乐章 ——写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乔迁皋兰魏家庄新址之际
跨越创新提升谱写辉煌乐章
——写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乔迁皋兰魏家庄新址之际
10月13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马世忠在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白瑞庆的陪同下,深入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新校区调研。
1949年,首任校长李甫山签发的招生广告。
学院图书馆。
新建成图书馆内读书的学生。
新校区全貌。
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
甘肃警校人有一个梦——建设好甘肃警察学院!
这个梦想之路,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然而他们追梦的脚步却从未停歇。校名屡经变更,校址数度搬迁,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段梦竟然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警院的发展作出了多次批示,并寄予厚望。2015年5月18日,甘肃省公安厅党委作出了“警院升本”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奋战500天,建成新警院”的目标,这是甘肃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这一刻,注定要在甘肃公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半个多世纪的警院之梦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新警院将在陇原的沃土上拔地而起。
也许是巧合,新校址所在地皋兰县城西边的魏家庄谐音“卫家”,登山远眺学院新貌,恰似一面盾牌。建设者拱卫省会、护翼陇原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67年一路走来,我们从这点点滴滴中能真切感受到警院人的坚持和守望。
龚正刚 李高强
追溯历史 激情满怀
甘肃公安教育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自1949年创办至今,一代代警院人艰苦创业,不断奋斗,为全省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办学67年来,先后为全省各级公安、司法、安全、保卫等部门培养输送了1.4万余名专业人才,大多已成为基层公安队伍中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历届毕业生中,有5000多人立功受奖,近200人进入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他们正在为甘肃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建设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好评。与此同时,学院还累计培训在职公安民警5万余人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培训经验,被誉为“陇原卫士的摇篮”。
从激情岁月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的重焕生机,再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歌猛进,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与时俱进谋发展,改革创新求进步,从干部培训到正规学历教育,从中等专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从发展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与在职公安民警培训并举并重,一步步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性嬗变。
仅仅在改革开放以后,学校搬迁就先后进行了三次,他们在逐梦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大步。
——1978年9月8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甘肃省公安学校恢复建校。当时,学校借用靖远县北湾乡的省“五七”干校三中队院落办学,甘肃公安教育迈进了学历教育办学时期。那一天,群情激昂,壮志凌云。人人抱着为公安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决心与信念,开始了逐梦历程。
——1980年9月28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公安学校更名为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学校由靖远县北湾迁到榆中县高家湾,借用省档案局20号工地的房屋继续办学。1984年,正式校址确定后,随即开始了校园基础建设。
——1986年1月,学校由榆中县高家湾迁到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结束了恢复建校后长达八年临时借地办学的历史。
抚今追昔,感而慨之,警院人留下的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一段辛酸的回忆。期间,办学条件极其艰苦和简陋,没有教室,教师就在破旧的仓库和礼堂里授课;没有课桌,学生就伏在膝盖上做笔记;没有操场,全体师生就利用课余时间炸石开山,车拉筐抬,硬是在山丘上辟出训练场地。由于学校离兰州市区较远,教职工有的家中老人无人照料,有的带着幼小的孩子几个月吃住在学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计个人得失,留下了拓荒者艰辛而又闪光的足迹。“八年转三湾,历经卧薪难,老天终不负,今日换新颜。”这是1987年时任公安部政治部教育局副局长王业松视察学校时的题诗,也是学校艰难跋涉、风雨兼程奋斗史的真实写照。“三湾”转战,八年奋斗,不仅磨砺了警校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也锻造出锐意进取的顽强作风,更凝炼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砥砺奋进”的光荣传统,成为贯穿甘肃公安教育发展始终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人说:警察职业是神圣的,需要忠诚和奉献,而人才培育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需要更多的清贫和守望。因而,这三次搬迁被后来的人们称之为警校的“三湾”精神。
筑牢基础 实现跨越
历经风雨的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在左家湾有了固定校址后,进入全面建设、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1986年至今,期间的前15年,学校坚持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的思想,秉承忠诚、勤奋、求实、奉献的校训,把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行业特点紧密结合,探索形成了实战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的公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全面发展。1995年4月,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6月,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校由中专跃升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公安厅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学院现开设有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经济犯罪侦查、交通管理、禁毒、刑事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特警、警犬技术、国内安全保卫、司法警务等11个专业,涵盖了法学和工学两大学科门类。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两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师资队伍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办学最宝贵的资源。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学校的命脉。目前,学院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19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6%;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103人(其中博士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双师型”教师1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3%。治安管理专业和警务技能教学团队先后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十余人被评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甘肃省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等。
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任务的正常开展,学院还在全国部分公安高校和甘肃省部分高校聘请了兼职教授50名;在甘肃省公安机关聘请了61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安业务专家担任兼职教官。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警官学院、湖南警察学院、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对口支援关系。
近年来,学院结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吸收和应用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巩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教材、教学资源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既具有扎实的基础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有《治安管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安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省级精品课;7人次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二、三等奖;《特警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课题获得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办学成就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学院先后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鼓足干劲 争创一流
追逐梦想,不断超越。这既是学院领导班子想做、在做的,也已成为全体警院人的热切期盼。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更新,原有占地面积小、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院的发展需要。
加快甘肃省公安教育的发展,提高办学的质量和层次,适应培养高素质公安急需人才的需求,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刻牵动着公安厅领导的心。要让教师安心教学,学生安心学习,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要彻底改变校容校貌。
2013年11月,筹建新警院提上了甘肃省公安厅的议事日程。厅党委狠下决心,从顶层设计着手,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警院实际,开始在兰州附近寻觅地方。马世忠厅长带领白瑞庆副厅长和厅装财处负责人先后踏勘了榆中、皋兰等7个地块,在综合比较区位、交通、配套、环境、征地、建设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最终选定皋兰县城西边的魏家庄为警察学院新址。2014年3月1日,省政府正式批准警院改扩建工程。厅党委随即决定成立由常务副厅长白瑞庆带头的警院改扩建领导小组,全面展开了征地拆迁、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招投标、基础环境和房屋场地建设工程。
2015年6月3日,甘肃省公安厅在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召开筹备成立甘肃警察学院动员大会,时任甘肃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马世忠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从此刻起,“奋战500天,建成新警院”的总体目标鼓舞激励着警察学院的每一名师生。
一场全面实现警院升本的“53361”工程拉开了帷幕。也就是说,从2015年5月18日厅党委决定筹建本科层次的甘肃警察学院起到2016年9月30日,奋战500天,使警院软硬件达到公安本科院校的基本标准,实行学历教育、公安科研、在职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构建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努力争取在西北地区公安院校中达到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实训基地,实现1万人的学历教育和在职教育综合规模。
500天的时间,要在一处丘陵纵横的地方,完成挖、填1800万立方米的土地平整工作,建成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反恐基地、禁毒基地、警犬基地、学生宿舍、教师和专家公寓等60多幢建筑主体,竖起一座崭新的警察职业学院,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
这是一项宏大工程,涉及基础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懈怠。
时间紧、任务重,各种难以预想的事情又接踵而来。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工程建设者不分昼夜抢抓进度,厅领导、厅基建办和学院领导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坚持,一座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校园徐徐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矗立在皋兰县城西边。
提升品质 信心百倍
一所几千人的学校,要大迁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为搬迁新校区,严格按照省公安厅统一安排部署,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周密筹划,精心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搬迁工作方案,为确保按时顺利地完成搬迁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6月份起,搬迁工作就已逐步展开。
10月30日上午,尽管天气阴冷,但挡不住教师们搬迁新校址的喜悦之情。记者看到,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新老校园内,一派繁忙景象,载着学员的车辆不断穿梭在新老校区之间,浩浩荡荡,构筑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在新校区图书馆前广场,记者见到了刑事侦查专业大三学生张皓。他深情地说,看到如今这样美丽的校园,遗憾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不能继续在这里学习和训练了,但还是特别高兴,为母校能有今天的发展感到自豪。今后自己要努力学习,不断积累,认真做事,回报母校。
搬迁新校区后,学院各类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知名度将大大提高。可以预见,学院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在学院图书馆,记者看到,图书馆大厅设计新颖别致,正面横眉的玻璃屏罩上镌刻着钟鼎文,显得古朴典雅;两侧的山墙上,从伏羲女娲、仓颉造字开始,绘制着象征我国各朝代的精美画卷,不忘历史、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愫在这里油然而生;各类书籍都已上架,学子们伏案读书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在学院教室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安装在黑板内的大屏交互式智能平板系统。这套系统将集中取代原先投影仪、电脑、电视机等设备的教学功能,教师可以播放自己制作的各种互联网教学课件。我们还参观了能容纳四千多人的大学生综合活动中心、射击中心、模拟街区、警犬基地等,这些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各类场馆将为莘莘学子强健体魄、学好技能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作为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学校,特别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在新校区的大学生公寓里,每个房间整齐地摆放着4张高低床,高低床从原来的趴窝式改为现在的踏步式,方便学生上下床,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安保、防爆设施都采用现阶段最先进的设备系统,做到校园监控无死角,并加入报警系统设置,确保学院教学生活秩序的安全稳定。
驻足“三湾”浮雕前,遥想当年,警院人砥砺奋进的镜头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到中午。我们在学生食堂与警院的师生共进午餐。身处明亮、宽敞、整洁的就餐环境,品尝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令我们一行感叹不已,当代的大学生真幸福,赶上了好时代。
在这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深秋时节,警院人要在崭新的办公和学习环境里,在崭新的发展机遇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崭新的学习风气,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建校办学精神,秉承“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加快新校区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校,促进学院健康、和谐、稳定发展,把警察学院办成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安类高等学府。
如今,走进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一座座独具欧式风格的建筑物显得格外秀美,笔直宽广的“梨花大道”好像已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这艘承载着甘肃公安教育事业梦想的航船正扬帆起航。
2015级特警方向学生李丹说,在老校区我们经历了好多第一次,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老校区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老校区的一草一木留给我们深深的眷恋,是多年以后值得我们怀念的地方。尽管对老校区有太多的不舍,但新校区那里天地更广阔,生活更丰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相信,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将以乔迁新校区为契机,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着眼公安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超越,走向更加璀璨夺目的明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朱存义)数字人事信息系统在全省国税系统试点单位正式上线运行后,省国税局领导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推进情况,韩月朝局长、张敬副局长先后带队赴试点单位就系统运行、软件操作、工作推进等方...
皋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皋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