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见变迁

莱芜日报 2018-12-12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 赵冰 高明

从电工、焊工到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莱芜技师学院专业设置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

12月3日,记者来到莱芜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亓臻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整理建校以来的历年招生计划表和招生简章,放在最上面的一页是2018年的。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应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新潮的专业让人眼前一亮,记者不禁问:“在莱芜,学校设置这样的专业好就业吗?”

“太好就业了,国家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等政策启动之后,全市很多企业新上了工业机器人。因为本地人才不足,不少企业不得不从外地聘请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人员。所以我们的学生很抢手,早就被预定完了。”亓臻说。

亓臻说,莱芜技师学院的前身是莱芜技工学校,是人社系统的技工类学校,主要为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服务,专业设置比教育系统的学校便利很多,所以经常有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莱芜的经济发展。

记者翻到最早的一份1985年的招生计划表,一张泛黄的16开纸上,简单写着电工、焊工、钳工、烹饪等4个专业的招生计划为200人。

“服务钢铁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我们学校建校的使命之一。咱们莱芜有莱钢和多家机械类企业,急需这方面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才建立了这所学校。”亓臻的说法和莱芜经济发展脉络一脉相承。1984年,泰山钢铁集团在带头人王守东的带领下实现复产;莱芜钢铁1985年实行了厂长负责制,产能大增,随之而来的是对人才的需求大增。

2003年的招生简章上的专业逐渐多了起来,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技术、纺织技术、计算机应用这些专业同时在这一年出现了。

“这和那个时期我们市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很大关系。”亓臻说。2001年5月,莱芜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随着山东力创、朗进科技、海纳齿轮等一批高新企业不断加入,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莱芜技师学院因此在专业设置方面相应进行了调整。

亓臻翻到2009年的招生简章,说:“看出来了吗?这一年之后,我们学校服务业方面和科技类的专业明显增多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等出现了,这跟当年钢铁行业不景气有直接关系,全市经济从那时起开始艰难转型。”

莱芜以钢铁立市,钢铁产业经济占比一度达到全市经济的70%以上。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钢铁形势急转直下,让莱芜市的日子都不好过,也是从那时候起莱芜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来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阿尔普尔、维达纸业、奔速电梯等,现在都成了莱芜的明星企业了。(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一枝一叶总关情:回忆我在莱芜一中主编《汶水源》时二三事

□李皓1993年9月调入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以前,我曾在莱芜一中工作过6年多。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我一边从事语文教学,一...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