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爱上剪纸
王玉芳是莱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第四代传承人,经过多年的制作,钻研出许多新颖的样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她希望———
让更多的人爱上剪纸
□本报记者 毕研敏
11月18日下午3点多,莱芜书城二楼活动室挤得满满当当,近70名家长和孩子手拿剪刀,一边听老师讲解手法,一边拿着纸张剪出蝴蝶的形状。不时地,老师来到学生身边,手把手地指导剪纸技巧。“手工剪纸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提供了一个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共同合作的机会。希望王老师能多开几节这样的课,我会和孩子坚持学下去。”一位带女儿参加活动的家长说。
他口中的王老师,就是莱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第四代传承人——— 王玉芳。王玉芳是口镇山口村人,自幼就喜爱剪纸艺术,伟人毛泽东、福禄寿喜、十二生肖等题材的剪纸作品参加过全国、省、市的非博会和艺术节,深受很多当地和外地市民的喜爱。
王玉芳的剪纸之路从七八岁就开始了。“我母亲是一位剪纸能手,除了为自家孩子剪,还常常帮村邻为孩子的虎头鞋剪花样。除了鞋花,还有各式各样的窗花。受母亲影响,我早早爱上了剪纸。”王玉芳回忆道。
1977年,王玉芳嫁到了山口村,巧合的是,她的婆婆韩秀英也是一名剪纸高手。于是,韩秀英又将这些手艺全都传授给了王玉芳。
一开始,她的剪纸多为与节日风俗有密切关系的喜庆图案,近些年,王玉芳着力研究红色文化,一批伟人像被她制作了出来。“像毛主席、周总理等题材作品,我每年都会做很多,前前后后,我免费送出了百余幅。”平时参加活动的时候,要她作品的也不在少数。“有一年我在广场参加活动,剪的‘金鸡报晓’许多市民上前要,剪了一幅又一幅。到5点的时候,活动都已结束了,还是有人上前来要。没办法只能一一满足,等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了。”王玉芳说。
2017年2月,她与另外三位非遗传承人一起担任莱芜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2016级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师,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向传承人颁发了聘书,传承人在学院也有了自己的项目工作室。
如今在王玉芳家,每天登门交流的人不在少数,既有本村人,也有慕名而来的外村人。2015年,有几名来自济南的小朋友到王玉芳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王玉芳开心得不得了,“现在年轻人基本上没有学这个的了,需要的时候都是直接去购买印刷好的,印刷品看上去更加漂亮,却没有了传统剪纸的味道,小孩们愿意学习我就免费教。”为此王玉芳专门腾出家里的两间房作为孩子们的卧室,让孩子们在学习剪纸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山村人的那份热情。“剪纸艺术曾一度衰落过,但现在有了复苏的迹象,许多年轻人被吸引了回来。对于年轻人,我非常欢迎,会免费培训。希望他们好好学,学出手艺来,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王玉芳说。
▲在今年2月份的“我们的中国梦·迎新春传统文化艺术展”上,王玉芳教孩子们剪纸技艺。(记者 毕研敏 摄)
新闻推荐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件边督边改信息公开情况涉及莱芜市一览表 (第二十三批)
序号受理编号举报内容举报地点污染类型调查核实情况是否属实处理和整改情况问责情况1D370000201811230049莱芜市1.莱城区...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