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爱呼唤心灵

广西日报 2012-03-23 19:24 大字

本报记者 刘 琴

一个人,带动一帮人。

一帮人,影响一批人。

杨顺德,柳州铁路公安局公安处治安大队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以他名字命名的“顺德帮教小组”闻名全国。

2008年5月,在杨顺德警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成立“青少年帮教团队”,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2009年6月,自治区文明办授予广西民大青少年帮教团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年了,相思湖畔,有人毕业,有人入校,但帮教团队的薪火,却届届相传。

1

接过杨警官的“枪”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也许,这句歌词用在民大帮教团队与杨顺德警官渊源上也并不为过。

在柳州,杨顺德可谓家喻户晓。1998年底,他被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后,组织安排他到柳州治安大队校园警区工作。他身患绝症仍情系青少年成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青少年法制宣传和帮教转化工作中,先后担任过十几所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德育班主任。

多年来,老杨为广大师生上法制宣传课数百场次,受众达几十万人次。在他重点帮教的260多名学生中,帮教时间最长达5年,转变率达到80%以上,深受师生、家长的拥戴。

他的事迹,广为流传。2008年5月,应广西民大的邀请,杨顺德到学校上法制课,2005级唐虎、2006级陈雪娟等同学对帮教工作非常感兴趣,萌生了建立“顺德帮教小组”南宁分站的念头。然而,由于考虑到异地管理的困难,杨顺德只好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学校成立青少年帮教团队。

2008年5月18日,广西民大青少年帮教团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自发的组织,成立之初,有近30名志愿者,这也是广西高校第一个青少年帮教团队。

万事开头难,仅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是公益组织,帮教团队没有活动经费,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负责人唐虎、陈雪娟等多方联系下,帮教团队选定西乡塘区石埠中心小学、石埠中学和永宁社区作为帮教点。

帮教团队将志愿者分为3个服务队,每周到石埠中心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到永宁社区开展义务家教活动,他们还选定石埠中学08(4)班,作为长期帮教班级,希望以08(4)班为起点,辐射到整个石埠中学、小学及石埠社区。此外,帮教团队还通过各种渠道接受社会上一些家长的申请,对心理或行为上有问题的青少年给予一对一的帮助。

2

不要让花朵凋零

杨顺德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想学坏。不让青春的花朵凋零,是他和广西民大帮教团队成员共同的信念。

2011年9月的一天,帮教团队现任负责人徐维薇来到永宁社区,开展义务家教活动。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当天,一位姓麦的女同学让她感到力不从心。这名女生上初三,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她对徐维薇既不礼貌,也不友好,辅导作业时,坐下不到两分钟就离开,还扬言不想念书,不参加中考。对徐维薇苦口婆心的劝说,她不耐烦地说:“不关你的事。”

徐维薇没有被不良情绪影响,一如既往地跟她聊天,谈心,还邀请她到学校参观。寒假临近,徐维薇意外接到一条短信:“姐姐,你是最后一次来辅导吗?”发短信的正是小麦。她向徐维薇袒露心扉:她想放弃中考。徐维薇回复短信:“我尊重你的选择,但这个决定将影响你的一生。”小麦转而决心继续念书,最终考上了职校。

曾经,石埠中学08(4)班是学校最差的一个班,志愿者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围绕提高法律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讲究学习方法,展现个人特长等几大板块,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使这个原来学习成绩落后、纪律松懈的落后班转变为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生机勃勃、凝聚力强的优秀班集体。在学校元旦文艺表演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一些科目的总成绩跃升年级前茅,班上还有同学获得年级总分第一名。

2009年,当得知忻城县遂意小学的孩子们缺少课外书籍这一消息后,帮教团队联合学校大学生情系“三农”协会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校园里、宿舍内,还通过海报、网络发帖、QQ群等,为孩子们募捐书籍。“感谢您们爱的奉献,感谢您们用爱心温暖了我们山区孩子的那片心灵。”2009年,忻城县遂意乡团委和遂意小学向帮教团队全体队员发来感谢信,感谢他们的善举。

2012年3月6日,帮教团队17名成员来到石埠中心小学,与五、六年级4个班的同学一起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家分成两个小组,分头清扫石埠街区和邕江河边街道。

关爱之火永不灭

3

1957年出生,与病魔抗争的杨顺德曾说过:“宁愿自己少活几年,也要多帮几个孩子。”

从“顺德帮教小组”到青少年帮教团队,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帮教团队中来。

新生入学,一名硕士研究生兴冲冲地跑来:“早就听说民大的青少年帮教团队,我可以申请加入吗?”这让李雪萍、韦春宇等同学有些意外,以往,团队招收的全是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徐维薇说,新加入的志愿者,他们会考察1个月,能坚持下来的,才能成为帮教团队的成员。

一名家长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孩子正在南宁一所高校念大三,平时很少跟外界交流,希望帮教团队能吸纳他,让他打开心窗,多接触外界。

爱心接力,届届相传。帮教团队的学长、学姐甚至参加工作后,还会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团队。

李雪萍说,帮教团队的成员性格都较好,在里面,她结交了很多好朋友。然而,让她最快乐的还是小朋友们的单纯、天真、可爱。一次,石埠中心小学的一位小朋友问她:“姐姐,你的生日愿望是什么?”她随口说:“越长越漂亮。”“那你已经实现了哦。”小朋友的夸奖,让她无比开心。

2011年10月,对韦春宇而言,是个备感压力的月份。这个月,院里举办运动会,身为班级体育委员的她,需要宣传并组织大家训练,此外,还要策划两期石埠中心小学的主题班会活动。虽苦虽累,她却挺了过来。她说,自担任石埠中心小学帮教小分队负责人后,自己的策划能力显著提高。

2011年3月,“青少年帮教团队”从一个民间自发的组织,正式在学校注册成功,成为广西民大7个公益社团之一,团队成员也从当初的30人发展至80人左右。广西大学等高校学子亦向他们提出申请,希望在学校成立分支,帮教团队的力量正日益壮大。

新闻推荐

拎着梦想下山 搬入新城致富 ——忻城县推进大石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卢彬彬本报通讯员蓝艳青黄大华忻城地处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地”,全县41.05万人口仅有耕地45万亩,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石头缝里”讨口粮,至今还有部分居民过着刀耕火种...

忻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忻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用爱呼唤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