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限制开发区如何“破茧化蝶”

广西日报 2011-08-12 21:1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蓝艳青 本报记者 陈坤

废弃的机器锈迹斑斑、大型锅炉破旧不堪、厂区上下空空荡荡。

忻城县铁合金厂——这个原有180多名职工、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曾经是忻城县的骨干企业,于去年9月被关停。

好端端的厂,怎么说关就关呢?

“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后,忻城属于限制开发区,不能发展高强度工业。”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道出了其中原委,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忻城县失去承接东部高耗能产业的机会,如锰、铁合金加工企业都不能再办,仅这两项预计会减少一个亿的税收。这对于年仅3.5亿多元财政收入的忻城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损失,同时也是一大挑战。

然而,盘点去年成绩,该县成绩骄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9.41亿元,财政收入达3.528亿元;近期又捷报传来,该县荣获“2010年度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源于该县的3个突破——

升级改造高耗企业

无工不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承接东部更多效益好但能耗、污染偏高的工业项目,似乎在情理之中。而忻城作为限制开发区的身份,把这条“门路”给堵死了。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谢大研多次强调,没有现存的路,忻城人自己走出一条来!

于是,该县对现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升级改造,在保护工业产值的同时,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再是饥不择食,而是有选择性地选一些低耗优质企业。对有发展能力的高耗能企业,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其进行改造升级,从之前的粗放生产逐步变成高效集约生产。

忻城县红运水泥厂就是传统高耗能企业升级改造的典型。董事长刘兴东介绍,以前的水泥厂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材料都是从山上拿石头回来加工,不符合生态保护区的发展要求。去年,在县政府的帮助下,该厂投入2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现在水泥原料都是从外边引进熟料来,不但水泥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做强做优农业产业

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九分石头一分土”是忻城的真实写照。山地不让开发,如何才能让农民凭现有土地填饱肚子、养活孩子、住上好房子?在山区石漠化治理工作中,该县通过积极探索学习,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和山地经济,做强做优农业产业。通过培训并扶持群众种桑养蚕,发展金银花产业,把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带领山区群众发家致富。

忻城县思练镇上厂村农民蓝能学,去年参加政府组织的种桑养蚕培训后养起了蚕宝宝,一年收入1万多元。该县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忻城县生产鲜金银花2400多吨,产值达2800多万元。如今,每到金银花收获的季节,山区花农脸上的笑容都格外灿烂。内仁村仲团屯韦大哥高兴地说:“我们全屯共11户人,栽种金银花200多亩,今年春花收入达10多万元。”

搞活做大旅游产业

忻城有被誉为“壮乡故宫”的莫土司衙署,是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署。守着这么好的宝贝,搞活做大旅游业,充分开发第三产业,以求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成为该县发展的重点课题。

该县坚持“特色立城理念”,按照“壮乡、土司、生态、现代”的建筑风格,突出做好“绿”“山”“水”“洞”四篇文章,构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特色,着力打造“花园式特色山庄,土司文化旅游城”。

为打好旅游经济这张牌,忻城县全面开展了立面改造和路网建设。近年来,完成芝江和平桥至人民医院段土司水街建设,使土司水街水波粼粼、杨柳依依,游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中;投资700万元大刀阔斧地建设县城区域防洪堤,兴建红川民族广场和畔水生态广场,建设双胜河堤两岸道路、翠屏山环山路、县城内环路3条道路以及状元桥、万寿桥、平安桥、芝江桥4座风情桥。如今的忻城,已俨然成为大石山区的“水乡”。通过每年举行土司文化旅游节、金银花节、桑蚕节暨商贸洽谈会“三节一会”,给位于偏僻山区的忻城县带来了游客数量和经济效益。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2亿元。

新闻推荐

桂中大地展宏图 红水河畔立新城

杨天台韦鹤群黄光荧文/图随着“三求”惠农工程、基层党建、城区警务改革等工作品牌在全国、全区打响,一些“来宾模式”、“来宾经验”得到推广,“天下来宾、来者上宾”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

忻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忻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