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十八湾·城中湾

柳州晚报 2020-08-16 11:25 大字

城中湾地图从银泰城角度看城中湾

刘丽虹 谢大成 韦志媛 文/图

从唐代开始,城中湾一直是柳州的政治经济中心,被世人称为“柳江第一湾”。所以,城中湾的人文历史特别丰富。

从柳江南岸的马鞍山上看江水环绕的城中湾,酷似一把壶,史上曾将柳州称为“壶城”。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登上柳州城楼远眺柳江,直叹“江流曲似九回肠”。

明嘉靖《广西通志》柳州府图显示,柳州府辖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县、来宾、武宣、象州、宾州、迁江、上林12州、县。柳州府、柳州卫、柳州府学,以及马平县衙署、布政分司署、按察分司署、参将署、监察御史出巡驻署之察院等重要官府均设在城中湾的马平县城内。马平县城墙修筑情况在该志也有记载:洪武四年,筑土城。十二年,指挥苏锥等拓之,易以砖。高一丈八尺,广二丈六尺,延交九百余丈。为门五,曰东门、曰西门、曰镇南、曰靖南、曰北门。外环以豪。

现存的东门城楼是广西所剩城楼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其门洞上方刻着“东门”二字,署为“洪武十四年四月立”。

从清乾隆《柳州府志》的马平县图,我们可以看到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柳州城墙的分布情况,南面环柳江而围城,北面据地形筑城墙,依水形成一个天然屏障,拱卫柳州城的安全。

城中湾上有纪念唐代柳宗元的柳侯祠,以及由此形成的柳侯公园。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柳州地方人士为纪念柳宗元的政绩,在今文惠路柳侯公园内建庙于罗池畔,取名“罗池庙”,后称柳侯祠,历代或重建、或修葺。清代的史料记载“历唐、五代、元、明不废”。清乾隆《柳州府志》记载,“柳侯祠,在城东,旧名罗池庙,祀唐刺史柳宗元,有昌黎韩愈碑记。明永乐间,将军韩观修葺。嘉靖间,知府杨埌重修。至国朝百有余载,庙貌倾颓。乾隆二十八年,右江道王锦创捐重建,有碑记”。上述记载说明,柳侯祠能历千年而保存至今,离不开官府的重视及维修。据史料记载,自开元寺在罗池边建寺以来,就担负着柳侯祠物产的管理、维护以及柳侯祭祀活动的筹办。

柳侯公园最初是由柳州民间人士、市井文人墨客计议草创,而非官府、商绅决定及出资兴建,由于民众积极倡导推动,3年后公园纳入官方建设规划。“洋务派”的杨道霖于1907年到柳州上任后,就打报告立案修建公园,并仿日本之例进行建造,他带头捐款,号召民众出义工。公园于1909年完工,命名为“柳侯公园”,是当时最早修建的为数不多的公园之一,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旧时的柳州有“桂中商埠”之称,柳江路——城中湾上的沙街在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年,出行、运货主要靠水路,沙街得地利,再逢天时、人和,生意兴隆。各地商人纷纷在此设立会馆以便洽谈生意,柳州在清代设立的会馆有湖广会馆、福建会馆、广东会馆(原为潮梅会馆)、庐陵会馆、粤东会馆和江西会馆。

城中湾是柳州的政治经济中心,诸多名人故居等建筑修建于此也佐证了其历史地位。解放前,柳州的军政部门设在城中湾,而众多达官贵人也在这里建造具有一定规模的豪宅。

1917年秋,广西督军陈炳焜在柳购地建宅,把前临东门后街,后至磨盘街的一条巷子(今罗池路东一巷)全部买下,占地约10亩,建了“琴园”,人称“督军衙门”。1931年10月25日移防柳州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廖磊,在中山路建有廖磊公馆。还有坐落于原柳江路156号(柳江大桥北端西侧)、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二十四师师长覃连芳的私人住宅覃连芳大楼。柳州新桂系要员张任民、刘克初、杨义、伍廷飏等均在景行路建有府邸。

新闻推荐

深度贫困村的“出头之路” 武宣县三里镇上江村脱贫二三事

红石路蜿蜒着向山外延伸。(武宣县交通运输局供图)上江村危房改造一角。一座雄伟的大山里,有一条秀美的大江穿山而过,沿江星星...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