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活水运“潜力股”

广西日报 2012-04-17 19:20 大字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陈冬梅

核心提示

武宣是桂中地区的水上门户,去年港口吞吐量占来宾市一半以上,被誉为内河港运的“潜力股”。目前,武宣县正在借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港口码头航道基础设施,打造物流服务平台。

3月下旬,位于黔江上的武宣县二塘樟村码头车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4台大型装载机正从货车上将货物往船舶上调装,等待卸货转运的车辆排成长龙。“港口码头每天送货量6000多吨,既有当地的白糖、水泥、矿产品,也有来自柳州的钢筋、水泥等大宗货物。”港口码头负责人蒙经理介绍。

繁忙景象的背后是武宣县3年来内河港口物流的“井喷”:2009年,该县港口吞吐量100多万吨,2010年,完成36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200%。2011年,完成了501万吨的吞吐量,同比增长38.9%。今年预计超过600万吨。该县县委书记何基敏介绍,目前,武宣县正在借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机遇,提升港口码头航道基础设施,打造物流服务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资金流、物流正向武宣汇聚。

建设施引物流元素汇聚

“航道畅通,港口船只运营规范,‘黔江航道\’成了真正的‘黄金水道\’!”年近五旬的张崇辉对记者感慨,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船工作,从几十吨位的铁板船到千吨级的货船,三十多年的船工生活,最忌惮水路不畅通和码头船舶运营混乱。

近年来,武宣县加大了对航道和沿线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黔江勒马航段险滩众多,航道弯曲狭窄、碍航礁石星罗棋布、水流紊乱,是事故多发航段,被称为“魔鬼航道”。2009年,武宣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该航道的集中整治疏通。

2010年4月,该县本着“合法合理,依据规划,尊重历史,分类管理,逐步规范”的原则,在来宾市率先推进码头整治发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该县又全力推进二塘樟村码头物流园区建设。自10月开始,仅用了1个月就完成了1022亩土地征用任务,这些土地已被物流企业“争抢”一空,准备用来建设配套物流仓储。记者3月31日在该港口及物流园区采访时见到,物流园区的建设已经拉开阵势,挖掘机、运泥车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该物流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内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

正在启动建设中的武宣港区草鱼塘作业区,项目投资总概算2.5亿元,一期工程设计吞吐量18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西南出海内河水运北线通道和中线通道的“咽喉”要塞。

基础设施建设让资金、货运等物流元素逐步向武宣汇聚。两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说法:运力在近5年增长了两倍多,载重吨由2006年的3.5万增大到去年的15万,千吨以上船舶130艘,跨省运营的110艘;武宣县有水运企业10余家,吸引了中远、中海和中外运等国字号大型物流企业前来开拓业务。

练“内功”塑区域物流中心

“要想快速实现年吞度量千万吨目标,将武宣打造成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还需要苦练‘内功\’。”该县西江黄金水道办主任赵水安说,对于水运企业和物流企业来说,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是物流业的基础;二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为促进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近年来,该县频出招数,苦练“内功”。一是围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工业经济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大多规划已完成或接近尾声;二是沿江布局工业园区,让入驻企业坐享“水陆联运”的低成本和便利。为此,该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先后制定《关于发展“飞地工业”的决定》、《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2010年,该县工业园区被自治区确认为A类产业园区。去年,华润水泥一期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年产5万吨的广西金竹源纸业公司漂白蔗渣浆生产线、杰新化工厂香精龙涎酮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运行。

为提升水运物流产业吸引力,去年以来,该县将物流产业招商作为首要任务。为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该县明确任务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专抓、一个目标责任“五个一”工作机制,仅去年下半年就协调推进重要工作事项54项,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82项。

新闻推荐

党建“信息化” 党群“鱼水情”

本报记者陈坤本报通讯员杨振文陈冬梅党和群众,鱼和水。这是对党群关系的生动描述,亦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标准。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基层...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