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宣:养猪也打“绿色”牌

广西日报 2010-10-26 22:28 大字

本报武宣讯 (记者/陈坤 通讯员/陈冬梅)“8个生态养猪小区,62家养猪场,采用发酵床技术,实现了猪粪尿污染物的零排放,相当于建成了一个30多万人口排污量的污水处理厂。”10月23日,武宣县畜牧局局长黄政强告诉记者,两年后将进入百万生猪调出大县行列的武宣县,在大发展生猪业的同时,正大力打响绿色无公害生猪品牌。

莫丕亮是武宣县通挽镇生猪养殖大户。2009年初,他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在远离村庄的岜山脚下建起了大型生态养猪场,运用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该技术利用有机物做垫料,其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将猪的粪便迅速分解转化,吸收为微生物自身的营养物质,将粪污问题前移到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猪粪直接消解在发酵床内,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殖污染物的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今年上半年,莫丕亮的养猪场因采用新技术躲过了高热病。

在政府主导下,目前该县生态养猪小区全部采用了发酵床技术,杜绝“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使用,猪只抗病力增强,减少了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提高了猪肉的安全质量。由于发酵床养殖的生猪猪肉色泽纯正,口感好,品质高,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市场上大受追捧。生态养猪技术出栏的生猪比一般农户散养生猪价格每公斤高1元。

黄政强介绍,为打响生猪“绿色”品牌,县委、县政府拨专款为能繁母猪“投保”、以培育“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为重点,引导农户由“小而散”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升级等系列举措。目前全县已规划建成8个生态养殖小区,常年存栏生态猪3.6万头,年出栏7.2万头,节约养殖成本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720万元。生猪远销广东、湖南、湖北等地。

新闻推荐

“经济洼地”建起“文化高地”

本报记者陈坤本报通讯员杨天台韦鹤群村村都有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图书室等公共文化产品,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来宾市200多万农民曾经的梦想如今已成现实。...

武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