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童年 □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周琪轩

来宾日报 2019-08-15 09:38 大字

前几天,爷爷过七十大寿,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在饭店庆祝这个日子。那天晚上的晚餐十分丰富,有烤鸭、白切五花肉、糖醋排骨、清蒸鱼等。爷爷给我夹了一块五花肥肉,我向来都很讨厌吃肥肉,于是偷偷把肥肉丢到垃圾桶里,不巧刚好被爷爷看见了。回到家后,爷爷坐在我旁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轩,我来给你讲一讲我的童年吧。”

爷爷说,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经济还很落后,家里连电灯都没有,只能通过煤油灯来照明,更别说看电视、玩手机和电脑了。天一黑,村子里便黑压压的一片,要做什么事情只能摸黑去做,有时候不用看,蚊子都能拍死几只呢。

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红薯、芋头,几个星期才能吃上一碗很稀的粥,平时不用说吃肉了,连炒菜都不舍得放多些油。村里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肉,而且去买肉,只能用肉票买一点点,那时大家都争着买肥肉。说到这里,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吃肥肉呢?”爷爷笑着说:“那是因为当时大家都很饿,肚子里油水少,所以买肉就一定要买肥肉。”

说到这里,爸爸碰巧走过来,看到爷爷在给我讲他的童年,便摸摸我的头说:“现在你知道以前的生活有多苦了吧?”我点了点头,随即好奇地问道:“爸爸,那你的童年又是怎么样的呢?”爸爸笑了,坐在我的另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了他的童年。

爸爸说,他小时候住的是泥瓦房,家家户户也都有电灯了,但只是15瓦的小灯泡,黑白电视机、自行车逐渐走进村里,也不用像爷爷一样经常吃红薯和芋头了,米饭成了爸爸那个时代的主食,基本能吃饱了,就是吃不好,鱼肉、水果只有在特别的节日才能尝到。虽然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却经常交不起学费,为了凑足学费,爸爸经常顶着烈日到田里捉泥鳅、黄鳝,第二天,他便拿去集市卖了换钱。虽然顶着酷暑捉黄鳝的滋味并不好受,但爸爸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样就有钱交学费了。

听完爷爷和爸爸的故事,我的心不禁颤抖了一下,没想到从1949年到2019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看的都是液晶彩电,小汽车已是大部分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订餐、订票,购买所需物品,现在人们追求的不是吃饱,而是吃好,吃出营养。我每天都能穿漂亮的衣服去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老师还用电脑给我们上课,不仅不用为学费发愁,还可以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回顾过去的中国,仰望现在的东方“神龙”,这一切的改变都是70年来中国人奋斗的结果。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应该更加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陈晓燕)

新闻推荐

金秀大岭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民宿经济”带活扶贫产业

晚刊讯(记者李冠才通讯员莫秋明)7月2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

金秀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秀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