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拔“烂根”治“病树”护“森林” ——来宾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三大工程”观察

广西日报 2015-10-20 16:38 大字

本报记者 罗 侠 本报通讯员 唐 锋

■核心提示

忻城县“土整办”违规给员工发放津贴57.34万元;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计生站组织干部职工22人到香港澳门公款旅游;来宾市水文水资源局使用“小金库”资金违规购置公务用车……近日,来宾市纪委通报今年以来严肃查处的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其中4起涉及公款旅游和公款消费,相关责任人被处分。

“纪律之尺是硬规矩!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狠抓关键节点,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为来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10月15日,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说,近年来,来宾市委率先在广西出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把纪律挺在前沿”的高度出发,大力实施党风廉政建设“源头治理工程”“高压惩治工程”“队伍建设工程”三大工程,大刀阔斧正风肃纪,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去年以来,来宾市查处处级干部45人,超过该市建市前11年的总和,反腐败工作群众信心度排广西第一,满意度、有效度、查处度均排在广西前3位。 

A 源头治理:用纪律“尺子”管住大多数

“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不抓谁抓?各级党委决不能只重中心工作不抓党风廉政,只看经济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要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到底。”5月13日,在给来宾市四家班子领导和2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上“三严三实”专题党课时,李志刚语重心长。

类似这样的要求,在来宾市每个季度一次的全市领导干部约谈会上,都会“重敲警钟”。该市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和案件资料,分别在武宣县和市区建成桂中第一支部廉政教育基地和市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

“警示基地展示的腐败案例,有些就在身边,有些人是曾经的同事。这种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给我很大的警醒,收获很大。”8月底,正在参观桂中第一支部警示教育基地的党员干部罗旭彤说。

来宾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教育挽救,扶正“歪树”,用纪律促使党员干部迷途知返,真正把“纪”挺在“法”前。

去年以来,该市对干部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清理,主动向自治区党委巡视组提供问题线索1240条,按照5种方式进行分类处置736条,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的162名党员干部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对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171名党员干部及时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我曾过问几次堂兄家的邻里纠纷,被群众举报。要不是纪委及时谈话提醒,我可能就犯了以权谋私的错误。我现在体会到,纪委也是我们的‘干部之家\’。”象州县一名副局长对记者说。

为了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来宾除了筑牢思想的防波堤,还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

“去年,我市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招标评标定标办法两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一年多以来,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项目达511个,为财政节约资金1.96亿元。”来宾市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局长丘兆文谈及制度建设深有感触。

据统计,该市组织抽查117个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清查和纠正违规违法突出问题57个,涉及金额4.9亿元,重点检查了教育薄改项目,发现问题13个,涉及金额6000多万元。制度成为一条条严明的纪律,牢牢缚住权力滥用的魔爪。

B 高压惩治:月均查处两名处级干部

今年春节刚过,来宾市纪委办案点就灯火通明,人员进进出出,一片忙碌的景象。知情人知道,纪委又在加快纪律审查步伐了。

金秀瑶族自治县水利局原局长韦登昌等8个水利系统的“蛀虫”,金秀瑶族自治县原县长赵贵坤、广西合山矿务局原局长谭光林等人,先后被“请”到纪委配合调查。随后,30多个腐败案件被实名公开曝光,4个以典型腐败案件作为警示教材的领导干部集体谈话会相继召开。

据统计,一年多以来,来宾平均每月查处2名处级干部,其中正处级干部11人;查处桂中治旱、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群众身边的案件166件,涉案金额4860多万元。同时,严肃追责包括39名处级干部在内的128名党员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有效治理一批“病树”,警醒、警示、警戒了广大党员干部。

在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同时,来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集中开展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旅游、违规多占住房等正风肃纪专项整治25项,带动作风整体好转。

去年,来宾市本级“三公”经费下降1/3,其中接待经费下降2/3,全市3600多辆公务用车实行节假日集中停放。组织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0起,处理258人,查处问题数和处理人数均占全区1/4。今年以来,继续组织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起,清查违规资金544万元,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

“以前节假日看不见公车影子,现在都集中停放在市委停车场。”来宾市科技局老干部徐兴才感慨良多,“没人敢公车私用了,感觉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

机关干部作风转变了,周一迟迟来、周五早早撤,迟到早退者在高速路口堵成长龙的现象也消失了。“提前10分钟来上班,延迟10分钟下班,已经成为常态。”来宾市委办干部李敏说。

C 队伍建设:当好保护“森林”的“啄木鸟”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正人”先“正己”,才能无私无畏。

去年,来宾市委提出用两年时间,在纪检监察系统实施“队伍建设工程”,提拔重用依法办事的优秀干部;将议事机构减少到15个以内,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不再分管纪检监察之外的工作。以单独或归口监督形式,在市委工作部门和市人大、市政协机关新设、整合派驻机构8个,调整后市本级派驻机构由53个增加到57个,监督单位由53个增加到87个,实现市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机构的全覆盖;改革对派驻纪检组长的考核,从“双重考核”变成“单列考核”,使派驻机构专注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监督。

来宾在纪检监察干部调整力度也是空前。去年以来,共调整市直单位纪检组长32名、县(市、区)纪委书记4名、县级纪委班子成员42名,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为纪检监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并把党性教育、业务培训、作风锤炼作为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有效克服一些纪检监察干部不想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8月份,自治区纪委把中纪委下达的12名培训指标,全部安排给来宾,这些新的纪检干部,都参加了中纪委的培训班,机会难得。”市纪委派驻城市管理局纪检组长吴锦明说。

注重“内外兼修”,防止“灯下黑”,是来宾市抓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又一特点。该市在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成立干部监督室,强化自身监督,很好地解决“灯下黑”问题。去年以来,查处7名纪检监察干部违纪问题。

“兴林必须除害。纪检监察机关要像啄木鸟一样,发现虫子及时啄出来,保证树木健康,否则就是失职。”来宾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吕洪安说,“纪检干部既要有不怕烈火熏炙的胆量,又要有锻造成器的好本事,更要有严守政治纪律的忠诚担当,才能成为守护‘森林\’的‘啄木鸟\’。”

打虎拍蝇,风清气正。“以前找人办事一问三不知,拖拖拉拉,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说起干部作风转变,兴宾区石陵镇挂榜村村民韦凤英有着切身体会,“现在干部服务态度好,群众办事容易多了。”

新闻推荐

文体建设撬动经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宾经验”透视(五)

本报记者罗侠卢彬彬本报通讯员韦慧兰“没有技术干什么都不行!‘农家书屋\’是个好地方,我在这里学到很多养殖、种植的知识。”5月26日,象州县大乐镇大乐社区的种养专业户韦静军,说起文化扶贫深有体会...

金秀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秀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