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乡村小喇叭派上大用场 ——来宾破解基层理论政策“大众化”难题

广西日报 2014-04-20 17:49 大字

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陆 敏 杨振文 陈冬梅

“2014年参加新农合个人需缴费70元,比去年提高了20元,住院报销比例也比去年提高了10%,分别是本乡卫生院住院报90%、县级80%、县外70%……”

4月14日一大早,武宣县金鸡乡新村广播员覃爱明就来到村广播室,用本地方言开始当天的第一次播音。

每天早中晚,来宾市各个村屯的“小广播”都会定时响起,讲解中央到地方的理论、政策,讲述一个个身边的致富故事以及播报相关新闻。小广播让理论政策与广大农民亲密接触,开拓了农民群众的视野。

来宾市依托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全市724个行政村的阵地,建设“村级学用理论政策服务中心”,其中“理论小广播”成为农民朋友学习理论政策的主渠道。

4月15日,在武宣召开的全区理论工作会议对来宾市“理论小广播”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实现了农村理论政策宣传的“实体化”和“常态化”,破解了基层理论政策的“大众化”难题。

实体化:“小广播”全覆盖,理论政策进万家

“各位乡亲请注意,请大家在下午6时前把生活垃圾倒到指定地点,6时到6时30分镇里面的垃圾转运车将把垃圾集中运走。”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头排镇二排村,经常能听到类似的广播。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金秀各个村屯都能接收到广播里传来清洁乡村的信息和通知。

二排村支书廖克持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小广播,政策随即传遍千家万户。村里对全县乃至全区清洁乡村的工作安排以及政策了如指掌,群众发动工作也好做多了。

据来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小广播在来宾市6县(市、区)724个行政村已经实现“全覆盖”。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传递的也不仅仅是清洁乡村的通知,还将中央、自治区的各项理论政策进行加工,编辑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农村广大群众。

为充分发挥“理论小广播”的作用和辐射效应,来宾市开设了“空中理论大讲堂”“空中党课”“空中科普课堂”等系列专栏,丰富了理论政策宣传形式。2013年以来,共利用“理论小广播”宣传理论政策80多万次,受益群众1000万人次,较好地破解了基层理论政策宣传难题。

“听了广播才知道,致富带头人就在我们身边,致富门道可以就近学。去年年初,从广播上了解到附近村有人通过生猪养殖和酿酒技术相结合发家致富,于是前往取经。”武宣县二塘镇二塘村党员蒙寿娇高兴地说,学到技术后自己就在原来酿酒的基础上开始养猪,去年增收5万元。

常态化:“小广播”天天响,理论政策显实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公平正义\’,在我们身上也有体现。比如,现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保险金领……”说起国家的政策,兴宾区桥巩乡葵花村60岁的老党员谭须到头头是道。

他告诉记者,这是每天茶余饭后从村里的理论小广播上听到的,通过小广播还懂得了如何年检养老保险待遇证、如何申请危旧房改造资金等。

谭须到老人理论政策修养的提升,源于来宾市乡村天天响起的“理论小广播”。

为保证“天天响”,实现理论政策宣传常态化,来宾市在管理上下了一番功夫——

在播放时间安排上,只规定早中晚3次,每次约1小时,具体时间由各村村委自行决定。

在播放内容安排上,采取“1+X”的形式,“1”即每个月由市委宣传部制作1张理论政策光碟,分发到各行政村作为固定内容轮播;“X”即在理论政策宣传基础上,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针对性播放实用农业技术讲座等。

在广播员的配备上,则以村委干部为主体,以聘请上级领导、专家、教授、离退休老干部等为辅助,有效解决了基层广播人员单一甚至无广播员的难题。

要想“常态化”,仅靠“天天响”还不行,还得提高小广播的吸引力。

为此,来宾市还通过“理论小广播”开设了“空中文化娱乐课堂”,将文化娱乐节目穿插到各种理论政策学习中去,做到寓教于乐,破解了农村党员群众文化娱乐难题。

“仅仅讲理论政策,群众会腻。”武宣县黄茆镇上额村党支部书记郭以录介绍,利用理论小广播穿插播放各类保健操、舞蹈等文体节目,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既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理论政策的亲和力。

新闻推荐

我区再部署防御工作

本报南宁讯(记者/周映通讯员/骆远柱)截至7月26日,强降雨过程已持续影响我区4天。据预报,本月底前,我区强降雨仍将持续,强降雨范围不减,强度仍然很强,降雨叠加效应十分突出。26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再次...

金秀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秀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