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头缝里也能种出金子 ——寻访引洮工程移民瓜州的“岷州村”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5-19 22:25 大字

本报记者 赵全福 通讯员 白文科

洮河是黄河上游较大的一级支流,年径流量49.2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质良好,筑坝抬高水位后,具有向甘肃中部地区自流引水的条件。

九甸峡踞洮河下游。悠悠洮河从青藏高原穿山入峡一路奔来,至此海拔降低,土质松软,河谷深切,曲流婉转,形成了美妙的“九曲十八弯”盛景。甘南州卓尼县、临潭县和定西市岷县三县的几十万老百姓在此依山傍水而居,世代耕种繁衍。据当地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这一区域内年降水量不足300多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1400多毫米,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暴洪泥石流灾害频发,老百姓守着水却一直为水所困。

早在半个世纪前,甘肃就启动了首次冀望把黄河水系重要支流洮河水引到甘肃中部地区,期间历经波折,终于在世纪之交的2007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引洮工程重新启动,区域内群众的移民搬迁迫在眉睫。

九甸峡大移民“开路先锋”

九甸峡大移民,迁往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的岷县维新乡7个村1128户4961名群众是“开路先锋”。

2007年8月26日清晨,维新乡武旗村党支部书记张胜武带着锄头前往地处洮河边自己承包的那一亩多的水浇地。“这片地的产量是全村最好的,种小麦、药材一年也能收入一两万元。”虽然他是笑着说的,但他知道这是他在这里种的最后一茬庄稼了,年底他全家就要搬到瓜州县,这里将被九甸峡水库的洮河水淹没。

老张的四间杂货店位于村委会对门。平日里,除了打点这个杂货店之外,他还加工洮砚盒子。“像这样四尺见方的盒子一个要卖到十多元。种点庄稼,打磨洮砚,加上我的小卖店,日子过得还是挺不错的。”谈起未来的生活时,老张脸上露出满心的欢喜和一丝难离难舍。

几乎所有的人对自己当前的生活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提起引洮工程,张胜武有说不完的故事。他是引洮工程的亲历者。他说:“那时候条件差,吃的杂粮,全部工程靠人挖马驮。现在好了,机械化的施工速度多快。引洮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钱,要是我们还赖在这里不搬迁,良心上讲不过去啊。迁移我第一个愿意。”

据时任维新乡乡长石志平回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当时宣传的口号。要切实把政策给移民解释到位,安置条件及安置点的具体情况讲清楚,补偿资金标准及兑现方式算仔细。非自愿移民不等于强迫移民,只要把村民的利益和国家的政策都说清,才可能让非自愿里增加一些自愿的积极因素。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到家,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为了国家的建设需要,为了让引洮受益区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懂得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

“咱们的老百姓顾大局识大体!”

“引洮工程对于岷县人民来说是奉献。要把确保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工程的顺利实施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2007年1月18日,时任定西市委常委、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牛兴民在岷县移民工作动员会上这样讲。

为此,移民输出地各县都把移民安置作为头等大事,由市、县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乡、村两级具体落实,发改、移民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配合实施。从移民安置政策、安置地情况解说、实物指标确认、补偿标准说明、过渡期生活安置、后期扶持政策等方面,都让移民心中有了明白账。

谈起当时移民离乡的情景时,当时岷县负责移民工作的副县长黎志强至今仍然激动不已。“岷县老百姓在搬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顾大局、识大体的宽容和奉献让人感动。咱们的老百姓真是太可爱了!”

据岷县库区移民办负责人介绍:岷县成立了九甸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库区移民工作机构,制定了《岷县九甸峡库区移民搬迁输送实施方案》,成立了移民物资搬迁协调领导小组和移民物资搬迁输送指挥部,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市、县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库区和安置区督查指导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协调解决移民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有力推动了搬迁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从2007年1月份开始,岷县县、乡、村干部及移民代表200多人分成15个工作小组,积极配合九甸峡公司和水电设计院工作人员深入7个移民村,严格按照程序和政策界限,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宣传政策和核实实物等工作,及早确定每期外迁移民户数、人数和房屋户型。岷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专程到瓜州就移民住房验收、房屋、土地分配、学生入学、移民就医和搬迁过程中的生活等事项及移民接收安置工作进行了多次具体衔接。围绕“搬、运、安”三个重点环节,对搬迁时间、车辆安排、运输路线、搬迁准备、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等反复协调衔接,多次动员确认,扎实细致编制了方案,实现了移民搬迁工作零伤亡、零损失的目标。

戈壁滩上建起了生态新家园

“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长途跋涉而来的群众才会有归属感。”据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党委陈书记介绍,随着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和“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移民陆续移交,移民到广至乡的群众通过发展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张胜武现在的职务是瓜州县广至乡岷县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主任。走进他家,小方砖铺就的院落里晾晒的玉米金子般耀眼。

都说戈壁滩是不毛之地,广至乡岷县村的4000多移民却在戈壁滩上建起了1400亩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无土栽培的生菜青翠欲滴、美丽的四季红果生机勃勃、150斤的巨型南瓜一人抱不住、奇异的砍瓜砍了还能长……一座座大棚里各类瓜菜生机盎然。据陈万林介绍,大棚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以补贴价出售给农户。“2009年,我试种了4个大棚,当时还有些怀疑,戈壁滩真能种出蔬菜来?干了3年,就把成本收回了。这几年,挣了钱就扩大生产,现在已经有了14座大棚。没想到这石头缝里也能种出金子!”说到这里,张胜武开心地笑了。

张胜武的小康日子是岷县村2000多户群众生活现状的缩影,酒泉戈壁荒漠上,“岷州村”——一个美丽富饶的生态新家园已经铸就。陈书记高兴地说:“我们正在采取综合措施,开挖排碱沟、拉沙换土、种植耐盐碱作物、打排碱井等,争取尽快达到‘人均一亩高效田、户均一亩增收棚、户均输转一个劳动力\’的目标,逐步培育起以种植枸杞、设施养殖、劳务输转为主的增收产业。”

新闻推荐

瓜州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瓜州县按照“文化发展抓项目、产业聚集抓园区”的思路,立足“张芝”“玄奘”“红色”三大文化品牌,突出文化产业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艺精品打造三大重点,全力打造张芝文化基...

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瓜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