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塞尔克别克的“身份”嬗变
本报记者杨中恺
塞尔克别克祖祖辈辈都以放牧为生,但在最近10多年里,他经历了从牧民到商贩、村干部等多重身份的转变。
塞尔克别克原本是阿克塞县阿克旗乡东格列克村的牧民。
“以前,家里十几口人挤在毡房里,没有煤,做饭和取暖只能烧柴和干羊粪,每天上山拾柴成了必须做的事。”塞尔克别克回忆说,出行工具就是马和骆驼。买生活用品还要到县城,路途远,交通不便。兄弟姐妹的衣服大多都是母亲做的。
塞尔克别克说:“小时候,蔬菜很少,平常吃的就是馕饼和羊肉,蔬菜要趁菜贩子来的时候买,保存下来慢慢吃。”
生活的艰辛让塞尔克别克早早就担起家庭的重担。上小学时他就开始跟随家人放牧。
有一天,塞尔克别克独自在草场上放牧,中午突然刮起了大风,他感到不妙,赶快把羊群赶到了羊房子附近。然而,就在他喝茶休息的功夫,羊群不见了。
更严重的是,当时天起了大雾,能见度极低。没带手电筒的塞尔克别克只能硬着头皮寻找,直到天黑依旧找不到羊群。不得已,他只能回到羊房子等待天亮。第二天,他走了更远的路,终于在一座山后找到了羊群。当他从山的那边把羊群赶回羊房子里时,已是月明星稀。
历尽艰难找回了羊群,但年幼的塞尔克别克却承受了惨重损失:700多只羊,有22只丢失。几天后,塞尔克别克得知,这22只羊全被狼咬死了。
“过去,在茫茫的大山、草原放牧,受环境、天气的影响太大了。如今,草原网围栏工程实施后,丢羊的事再不会发生了。”塞尔克别克对这几年牧场的变化感慨万千。
1999年,20岁的塞尔克别克和家人搬到了县城,住进了民族新村。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新的视野,思维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他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做起了贩卖羊肉的生意,开启了商贩的生活。
几年后,塞尔克别克干起了邮递员。2014年,他成为红柳湾镇红柳湾村委会副主任,他的身份又转变成了村干部。
说起如今的生活,塞尔克别克用“美滋滋”来形容。
“来到县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看病方便多了,而且能报销部分医药费。2007年,我得了胸膜炎,因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花费的6000元一下子报销了近3000元。”塞尔克别克说,过去在牧区,要是患了这样的病,要走几天几夜才能赶到县医院。
自从定居县城后,塞尔克别克养成了通过电视、电脑等现代化设备掌握政策信息的习惯。此外,他每天晚上都会去广场散步。“新县城修建得很漂亮,散步时心情很愉快。”塞尔克别克说。
这几年,塞尔克别克不仅买了小轿车,还在民族新村居民住房改造中,将住宅进行了整体改造。他还筹备开一家蔬菜店和奶制品店。
在阿克塞县,像塞尔克别克这样,从牧区搬迁到县城定居的牧民还有很多。在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中,他们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了身份。从游牧到定居,从牧民到居民,新一代的哈萨克族人,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丽家乡建设连在了一起。
“如今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个哈萨克族青年,都会为草原明珠的未来,编织一个新梦想。”塞尔克别克说。
砥砺奋进的五年
新闻推荐
壮大县域经济 提高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康军塞力克带领全市观摩督查组在肃北、阿克塞县观摩督查
本报讯(记者谢磊)6月13日,市委书记康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塞力克带领全市重大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农业农村工作观摩督查组,先后在肃北县、阿克塞县观摩督查。市领导李永军、陈炎人、杨...
阿克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阿克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