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如今成了幸福村 家门口就能上班,砖瓦房换成居民楼
本报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周开芳
如今的邹城市城前镇孙厂社区楼层高立、街道整洁、绿色充盈,老人爽朗的笑声、孩子的嬉戏声不绝于耳。谁也想不到,在2010年之前,这里竟是一个负债达40余万元,号称“闲人光棍多、打架骂街多、村里负债多”的“三多”村,新农村建设让这里从根本上改了面貌。
曾经负债40多万元,如今村集体资产1600余万元
孙厂村位于邹城市城前镇驻地西南约3公里处,是典型的山区丘陵村庄,既不靠山也不临水,村民多以务农维持生活。2010年前,为方便群众生活,村集体垫付资金修建了自来水、农用路等基础设施,加上其他日常性开资,村庄负债达40多万元。此后,村民生活不仅改善不明显,还造成了集体经济更加的薄弱,看着周围村庄的发展,村民的不满日益增多。
面对群众们的诉求,孙厂村村两委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开会讨论,最终一致认为,只有搞新农村建设村庄发展才能有出路。2010年,村“两委”成员集体行动,做调研、通民意、跑项目,在市国土局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努力争取省里土地挂钩置换政策。2011年,启动孙厂社区建设,2013年实现了村庄整体搬迁。
如今,孙厂村不仅还上了40多万元的债务,村集体资产更达1600余万元。2014年,村“两委”决定,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60余万元帮助解决村民老人赡养、医疗保险缴纳等事项,同时该村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200元,为70岁以上老人发200元补贴、300元生活费,免水电费,免费提供开水,提供理发等公共服务。
农民变成股东,留在家门口也能过上好日子
说起孙厂村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孙宜国就是其中一员。以前,一家5口人住在4间老式的砖瓦房里,冬天一下雪上个厕所都不方便。也想过盖个好点的房子或在城里买个房子,但每年靠种3亩多地,一年收入不到1万块钱,又因家中有老人、孩子抽不开身无法进城打工,钱和房子想都不敢想。现今,孙宜国和孩子每人有一套房子,母亲则住在村里老年公寓有人照看。儿媳妇也在镇区产业园的服装厂找了个工作,现在一个月能领到三、四千块钱。今年,孙厂村还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孙宜国动员家里把自己家的土地折合成股份交给村集体经营,一年下来,孙宜国一家能够收入10万元左右。伴随医疗条件、教育水平、镇域环境改善,孙宜国一家感觉生活不比城市里的差。
其实,孙厂村只是城前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10启动城前社区、戈河花园两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2011年制定《镇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城前镇教育振兴三年发展计划》。2012年至2013年,城前镇跻身山东省第二批“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2014年,城前镇围绕“建设古韵城市,构筑区域高地”的目标,编制《城前镇总体规划(2014年—2030)》和《邹城市城前镇核心地区控制性规划》,同时被评为全国重点镇。2015年至2016年拉开全域景区化发展框架,打造四大特色旅游品牌。2017年,被确定为济宁市城镇建设重点镇。
不仅如此,在此期间,全镇先后完成孙厂村等4个村整体搬迁、5个村部分搬迁,正全力推进连庄村等7个村庄搬迁集聚。同时,为让搬迁群众有工作、有收入,城前镇高标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招引了17家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实现5000余人的就地就近就业,在极大改善1.5万余名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有效路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誉耀本报通讯员王凯孙凯6月18日早晨,在邹城经济开发区(北宿镇)西沙河头村,47岁的段承...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