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孟子故里建成“15~20”分钟文化服务圈

大众日报 2015-08-04 13:58 大字

4月29日,“光影邹鲁·同尚和合”国际影像文化周在邹城举行。(资料图)□本报记者张誉耀

本报通讯员张长青盛超胡恩姣

丝绢烙画、潘氏剪纸、软弓京胡,这些平日里不多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邹城城乡巡回展演,传统文化走进了群众中间;1000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村居指导文艺排练,民间艺术队伍有了“小康文化员”;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在邹城形成。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幸福新邹城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创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市为目标,实施“文化突围”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是邹城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该市以政策引导文化产业项目裂变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文化突围”战略加快推进文化经济特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支出1218万元,2015年列支2500万元,引导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构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孟子修学游”“邹东深呼吸、山乡慢生活”两大旅游品牌,古城(两孟)文化旅游区开发、明鲁王陵景区综合提升等文化产业项目加速推进。设立“孟子文化奖”,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涌现出《海上孟府》、《孟母断机教子》等文艺精品。搭建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去”平台,每年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各类专业展会。

目前,邹城拥有文化产业项目99个,初步形成文化旅游、艺术培训、古玩书画、图书音像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去年,全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达978万美元,同比增长10.25%,拥有国内文化及相关产业专利授权139件,占全部授权专利的21.38%,同比增长167.5%。

邹城以孟子思想研究与弘扬为中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成立孟子研究院,深化孟子思想、邹鲁文化、乡土文化研究挖掘,《孟府档案》、《孟子文献集成》等研究成果先后推出。成功举办2013孟子文化国际研讨会、2014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孟子修学游国际论坛、孟子文献学高端学术研讨会,连续两年举办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连续九年举办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创办孟子公开课,邀请国内知名儒学大师面向市民授课18讲,设立“孟母讲习所”,组织200余名文化志愿者,深入镇村开展“三新四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持续开展“我爱读孟子”、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等活动,孟子故里人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

同时,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抓好“非遗”保护传承。目前,已挖掘整理非遗线索项目1001项,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6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石墙镇上九山村等4个传统文化村落成功入选山东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国家级非遗项目平派鼓吹乐《赶山会》获十艺节“群星奖”,省级非遗项目阴阳板《雩》获“优秀演出奖”。

为达成城乡居民普惠共享目标,邹城连续9年将文化惠民工作纳入政府为民所办10件实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11.3亿元,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邹鲁文化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乡村学校少年宫、标准化剧场等设施,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市、镇两级设立农村和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16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全面推动文化惠民,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两孟景区对特殊人群及邹城市民实行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实现全民免费参观。做强“孟子乡音”文化品牌,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每年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1000余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000余场次,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公益电影、一年一场戏的目标。

新闻推荐

济宁打造最美泗河

□吕光社王浩奇报道本报济宁讯10月9日,济宁市泗河综合开发防洪堤防工程开工仪式在泗河之滨邹城市举行,这标志着泗河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泗河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和水利防洪...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