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镇建设的“邹城速度”

大众日报 2015-07-31 13:59 大字

□张誉耀盛超

走进如今的邹城城区,高层住宅鳞次栉比,公园绿地星罗棋布,高架桥横跨城区,32平方公里的孟子湖新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夺目,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逐现雏形,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让外地人惊叹的同时也震撼着生活在这里的邹城人。

漫步邹东山区,一个个小城镇拔地而起,村民变身“市民”住进花园小区,小微产业园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生态景区内游客不断,乡村景色美不胜收,富了农民也醉了游客,老乡们感慨地说:“咱农村这变化速度比高铁都快!”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邹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邹城市将其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城镇建设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邹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速度。

扩容提质

城市发展驶入“快车道”

波光粼粼的孟子湖畔,高端商务楼宇林立,中央水街、环湖路穿梭其间,华茂万商城、红星美凯龙等重点商业项目相继建设投用,孟子湖新区已经成为汇集总部经济、高端服务业项目的城市发展制高点。

以孟子湖新区为龙头,邹城城市发展开启了扩容提质的新纪元。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新城区在着力打造高端住宅、商业店铺等20项重点城建工程的同时,兴建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人民医院孟子湖院区、职教园区、公交园区、路网配套工程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了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得到保证。

老城区改造提升以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五城联创”活动,创建示范路11条、示范社区40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80万平方米,34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城市发展“阴影”进一步消除,老城区焕发了新生机,居民重拾生活“幸福感”。

截至去年,邹城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45万人,城市承载能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一座现代化中等城市形象越发明晰。“邹城变了!”在过去几年中,不论是住在邹城还是来过邹城的人,都会发出如此的感慨。不盲目追求规模,更注重档次、品质的提升成为邹城城市发展的典型特点。从城市外貌到服务功能,从城市基础设施到生态文明程度,整座城市都散发着蓬勃向上的生机。

全面破题

小城镇建设跑出“加速度”

新型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也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认为,只有率先突破小城镇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才能有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此,邹城把破题小城镇摆入城乡一体发展大“棋局”的重要位置。

“突破邹东战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该市出台的破题山区镇建设的一项硬举措。邹城连续三年拿出1.5亿元用于山区镇开发建设,制定出台《关于“突破邹东山区”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山区开发发展专项资金,修订山区镇财税征收分配办法,新增财政收入全部留存镇级,因镇村建设形成的税费,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山区镇。这些“真金白银”一经使用,就如“加速器”一般,将邹东山区推上了全力发展的高速路。

位于邹城东大门的山区镇城前镇便是在这一战略中快速崛起的明星乡镇。短短三年时间,成绩有目共睹:戈河花园、富居花园等新型农村社区相继投入使用,蓝陵湿地公园、蓝陵桃花源景区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学校、医院等新修建的配套设施让生活更加便利,小微产业园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外来居住人口日益增加。“城前镇的小城镇建设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推进、由单一的城镇建设到产城一体发展、镇村干部由单纯抓农业发展向整体推进小城镇发展‘三个转变\’。”在住建部等国家七部委对城前纳入全国重点镇的评审中,考察组对该镇的小城镇建设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放眼至整个邹城,像城前一样,小城镇建设实现全面破题。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邹城坚持统规统建、产城一体、普惠共享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成效不菲:先后高标准编制完成了13个镇的镇域总体规划以及小城镇建设、小微产业园区等专项规划;新开工小城镇及新型社区项目57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建成小微产业园区8处,入驻企业1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建成村级道路3300公里,实现村内通,开通公交线路57条,投入公交车辆145台,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到93%,建成农村供水设施563处,铺设燃气管道112公里,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供水、燃气一体化。

此外,邹城围绕打造“区域小城市”,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5大类、66项行政审批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通过委托或授权方式下放给镇级行使,有效推动了基础设施、产业载体、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助推小城镇建设跑出了稳健有力的“加速度”。

提档升级

美丽乡村坐上“直达车”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城镇发展要强,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的美丽乡村也极为关键。

“宁过三江口,不从小元走”真实地反映了几年前中心店镇小元村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大路,垃圾堆满池塘,居住院落破败。而现在,这里山野苍翠、池塘清澈,庭院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采摘游客不断。“俺村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得占头功!”村党支部书记张景华激动地说。如今的小元已成为邹城美丽乡村的代名词。百姓安居乐业,好媳妇、好婆婆、孝老爱亲模范定期评选,“四德工程”进农家、“清洁庭院”建设、“新农村新生活新女性”培训不断提升着美丽乡村建设内涵,邻里争吵的少了,创业挣钱的多了,在实现环境美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的精神美。

邹城有自然村落936个,如何像小元一样实现乡村的美丽“蝶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村的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资源成为关键。

位于该市香城镇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给出了“美丽”的答案。这里包含8个村、56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将五宝庵风景区、莫亭湖湿地、洪山流域现代农业基地连为一体,北齐村的百年皂角树、洪石泉村的螺旋藻养殖、小莫亭村徐辟和子莫的历史名人故事……总有一个理由,让人发现乡村的美。

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紧密结合,深挖资源、培育文化、做强产业是香城也是整个邹城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为此,该市融合美丽乡村、乡村旅游、退耕还林规划同步一体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不断做强放大“生态邹东”自然资源优势,在时空上构建出乡村旅游四季格局,打造了一批“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的四季旅游产品;先后规划建设了蓝陵桃花源、上九山古村等乡村旅游景点和生态景区,配套实施了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退耕还林8万亩、建成林网5.6万亩,重点发展以现代农业、观光林业、乡村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提高了村级经济实力。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区一业”。

仅用两年时间,邹城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创建3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强乡镇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6个。一个个往昔的偏远小山村,如今已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蝶变”,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今年邹城正在高标准推进220个生态文明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还在提速前进。

新闻推荐

网格巡防让平安延伸到末梢

□韩庆玲报道嘉祥县公安局特警队员在街头开展武装巡逻。(资料片)□本报记者尹彤本报通讯员英芯茳李洪俊8月17日凌晨1时许,梁山县公安局凤凰山派出所民...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