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电气试验班涌现草根发明家

大众日报 2015-04-21 14:46 大字

孔令明(右)向新员工传授技术。□本报记者孟一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杜西华李军

“平时,咱们在做油色谱分析时要用到很多瓶瓶罐罐,每次贴标签麻烦不说,还容易错过实验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4月9日,记者来到“孔令明创新工作室””,一场头脑风暴正在翻涌。有人提议采用二维码技术,有人建议设计可方便更换标签的订制瓶……在场的每个人都在为技术革新贡献着自己的创意思维。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班组研发团队完成了一项项小发明,让电气试验工作变得更安全、更高效。

在这个极具创新活力的班组中,有一位立足实际、踏实工作的带头人。他叫孔令明,是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班班长。去年12月,在全国第十二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成为济宁首个获得这项荣誉的人。凭借一颗善于发现和创新的心,他先后斩获6项国家专利,2项省级奖项,参与编写了各类规程、标准20多个,成了名符其实的草根发明家。

甘做设备“医师”

“同志们开工了,起围栏。”话音刚落,只见孔令明带着两名学员把实验要用的设备从车上一样样搬了下来,然后在实验区域的外缘搭起了一圈围墙。围墙内的见方区域,就是他们每每一蹲三四个小时的工作现场。

“说白了,电气试验就是给供电设备做‘体检\’,试验精确了、有问题及时维修,供电设备运行起来就会既稳定又安全。”孔令明说得轻描淡写,但没从事过电气试验工作的人完全无法了解其中的辛苦和危险。

变电检修室负责着53个变电站的日常检修任务,要完整的检修一个点,需要做6个大项、40多个小项的检测,很多测验更是危险的带电测验。虽然每次作业只进行5、6个小项的检测,也需要花费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论春夏秋冬,电气试验工作人员都会立在四面扎起“围墙”的狭小空间里,每天辗转于不同的变电站间,过着作息不规律、安全责任高压、工作单调枯燥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多人熬不住的岗位上,今年47岁的孔令明已坚持了29年。

今年3月29日,梁山县天气预报发布暴雨预警。因电气试验不能在雨天进行,其它站的检修工作又不能随意变动,孔令明当即决定加班赶工。30日当天,检修人员先是在邹城市检查了两个变电站,又火速赶到110多公里外的梁山县,一口气从下午4点忙到夜里1点多,中间连喝口水的空儿都没有。等凌晨3点多回到济宁的家里,站了一天的腿竟然都打不了弯。

有人说,电气试验人员是“急救医师”,不仅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还要做好各项检修试验。也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早出晚归、有险情马上出动的孔令明成了女儿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当女儿好不容易逮到歪在沙发里睡得迷迷糊糊的爸爸玩上一会时,孔令明的妻子总会悄悄说,“你爸累了,让他多睡会儿。”

“悉心+细心”成就能工巧匠

孔令明所带领的电气试验班仅有9名员工,每年试验的设备总台件数达上千次。面对繁重的检测任务,孔令明一直在探索用创新革新试验模式,善借“巧劲”来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

设备多、仪器重,一直以来都是电气试验工作的一大特征。过去,一出门工作总要带上大大小小十五六个精密仪器箱,搬上搬下耗费时间和体力不说,还容易在运输途中造成设备损毁。

在前些年的一次试验中,孔令明带队到兖州小马青变电站做设备检测,好不容易驱车一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上车前运作完全正常的介质损耗测试仪竟然莫名“罢工”了。经过检查,设备中的桥臂电阻因运输途中道路颠簸断了,无奈之下,实验人员只得打道回府带了另一台设备回去,一来一回在路上就耽搁了2个多小时。

几次惨痛的经历后,孔令明先是有备无患的选择带两套设备外出实验。随后,他在工程车设计上动起了脑子,既然车必须要开出去,那么能否像电视转播车一样,把精密的仪器设备嵌入到车辆中增加运输的稳定性呢?

想法一出,他就开始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一有空就往阅览室里钻,后来,经过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他与一家工程车辆制造厂取得了联系提供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和完善,终于在2012年12月迎来了全省第一辆集成高压试验车。这个大家伙把所有电气试验需要的仪器全部集成到了车体中,工作人员在试验现场只需简单的接线、拔线,试验所需人数由过去的6人削减至2人,效率翻了一番。

孔令明的创新并不只有工程车这样的大发明,更多的是一些基于日常应用的小改小革:高空带电危险、费时,他就设计了220KV主变绝缘高空接线杆,不需爬上爬下,抬手就能完成过去的“杂技动作”;实验仪器中最重的电抗器搬运繁琐,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请当地吊车协助,他就想办法加厚底座、减少电流,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二三十万元……如是成绩的获得都源于他悉心的发现和细心的求解,也帮助他从日常工作中蜕变为一名善思考、能攻坚、乐发明的能工巧匠。

注重传帮带

“搞发明创意离不开群策群议,每个人提出一点想法,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就可能很快解决,远比一个人关在屋里闷头想效果要好。”在孔令明看来,只有组建起一支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有能力提出解决办法的创新团队,才更有助于电气试验工作的长远发展。

为充分发挥孔令明在创意领域的带头作用,2012年,济宁供电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孔令明创新工作室”,成员来自变电检修室6个班组的技术骨干,是一支既有创新活力又注重经验与技术传帮带的团队。

记者看到,工作室墙上挂着孔令明总结的“问、论、汇、施、馈、推”的六字学习工作法,他还为每名班员量身订做学习规划,使员工能够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主动查缺补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为他们的发展加油助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研发工器具的点子进行交流,大家觉得好,就可以通过工作室制作出来,并在特定的场所进行检验。”毕业于西安交大的研究生程现铁是2013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新兵”,他告诉记者,孔令明从来不会用“你该”怎么做、“你要”怎么做之类的方式给他们这些新人说话,而代之以征求意见或提建议法,让他们感觉既亲切,又充满动力。

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孔令明鼓励每个人提出有创意的工作方法。他还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成果产生流程,为每个人描绘出了创意项目出炉“路线图”,一有“火花”,可随时向工作室申请立项。项目一旦获得立项,工作室就会第一时间选定合适人员组建课题小组,开展研发攻关,给予技术指导,资金支持。

孔令明不仅善于设备发明,在传帮带的方式上也是屡屡创新。他组织开展了“特色培训”活动,采用“轮流当老师、轮换做学生”的双向互动培训方式,营造了“在工作中学习、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孔令明的帮助下,程现铁主导的QC成果《缩短220千伏主变压器例行电气试验时间》在公司评比中获了奖,他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没想过电力系统也有如此充满创意氛围的工作环境,跟着孔班搞发明实在太酷了。”

从工作室的荣誉榜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年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卓有成效。有1名员工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3名员工分别连续三届荣获济宁市“十大能工巧匠”称号,1名员工荣获山东电力油务试验技术比武个人第一名。并涌现出2名国网公司优秀专家技能人才、山东省首席技师,6名山东省电力公司中级人才、7名初级人才。2013年,孔令明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山东省电力公司评为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新闻推荐

严实结合与内圣外王

□孙儒“三严三实”作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提升的重要标尺,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滋养,所倡导的价值观、秉持的执政理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华文化从...

邹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邹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