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美丽乡村展开新画卷
霜降前的一场秋雨,让邹城山野澄明清透,大地山峦随着季节变换也披上了金色的衣装。而静卧于邹东的大小村庄却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景象。借着丰富的自然禀赋,邹东乡村发展起生态游、乡村游,小微产业园的进驻也为新农村带来了无限活力,农民告别了传统的农耕时代,过上了更加惬意的现代化生活。
□本报记者吕光社张誉耀本报通讯员张长青胡恩姣
乡村美景灿若图画
“十八桃园”是香城镇人尽皆知的典故,相传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此屯兵,因思念涿郡桃园便栽植桃树以藉思乡之情,后桃园面积扩大形成18个村庄,被称作“十八桃园”。如今康桃园、房桃园、徐桃园等村落仍以景色秀美闻名邹东。
在康桃村,秋雨冲刷后的柏油路宽阔整洁,九月菊一路簇拥争艳,百年皂角树、老梨园花果飘香;青瓦白墙、整洁漂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其中;老龙湾村头的石碾承载了全村人的乡土回忆;西徐桃村、小莫亭村因徐辟、子莫等历史名人彰显出更深厚的人文内涵……
在邹城市,像这样的乡野美景数不胜数。2012年以来,在保留村庄独特自然风光、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的基础上,该市利用两年时间,由市、镇、村三级投资9.47亿元,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2.46亿元,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为抓手,硬化村庄道路2601.5公里,全市887个村居全部实现“村村通、村内通”,种植绿化树木176万棵,粉刷墙壁716.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5831盏,清理“三大堆”4870处、河道垃圾1381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一个个昔日藏于“深闺”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实现了美丽蜕变。
文化提升确保“秀外慧中”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邹城市一方面注重对乡村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同时还通过创新载体,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提升村民道德文化素养,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香城镇西徐桃园村是孟子弟子徐辟的故乡,宋代起便建有徐辟祠堂。今年,该镇对祠堂进行了修缮,并在祠堂外围制作了宣传栏,对村庄历史、人物思想作了图文并茂的介绍,营造出村庄深厚的文化内涵。五宝庵山上流传的金钟、银钟、金棒槌的传说,小莫亭村对先贤子莫的敬仰传承,让乡村建设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该市以创建“四德工程”示范市为契机,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弘扬传统美德。坚持推动“爱诚孝仁”接地气、进农家;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十大孝星”评选等活动,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文明内涵,让农村既有美景,又有美德。如今的新农村,通过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家家户户庭院整洁,孝老爱亲蔚然成风,邹城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内外兼修,彰显出迷人魅力。
产业托起幸福生活
田黄镇的杨峪村、石墙镇的上九山村、城前镇的越峰村……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欣赏这些令人心醉的乡村美景。很多村民瞅准商机,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渔家乐。
杨峪村村民陈仰东在村里开了家渔家乐,山上的时令野菜、水库里的鱼虾都成了他饭庄的特色菜,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菜品,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他还承包了20亩荒山,种上了林果。他说:“今年光林果收入就有6万多,饭店也赚了8万多,一年下来能挣个十几万。美丽乡村建设带热了乡村旅游,帮我们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邹城市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相融合,近年来建设了蓝陵桃花源、葛炉山生态园、上九山等新景点,支持村庄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同时,指导山区镇发展小微产业园,引导镇域企业向园区集中,目前,新建了邹鲁生态园、绿鑫春、三山农业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为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增加增收致富渠道提供了产业支撑。
新闻推荐
□吕光社徐志刚报道本报邹城讯近日,邹城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邹城市首个国字号公共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邹城...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