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生命守护林场17年

济南日报 2012-09-07 12:4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通讯员包庆淼

他,在黄山林场守护

了整整17个年头,绿了500多亩的山头,眼看着一条破烂不堪的泥泞土路修成了水泥路,眼看着工人们住的漏雨职工平房变成了崭新的职工住房小区。他,身患喉癌,却笑着说:“生死这事儿没啥可怕的。”出了院,他马不停蹄带着乡亲们修起了一座水库,好像根本没病过。

“刘长玲,是中国共产党员,今年49岁的他曾在部队服役14年,直到1994年转业,才分配到泗水县林业局工作,1年后,他被调入了国有黄山林场,从1997年3月至今,他一直担任国有黄山林场场长的职务。”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泗水县泗张镇的黄山林场,见到了这位老场长,因为常年风吹日晒,他的皮肤看上去黝黑,因为经受了病痛,他整个人都很消瘦,因为刚做完手术,他的声音依然沙哑。他,在这座林场中已然守护了整整17年。

确界、补绿,森林覆盖率达97%

老刘告诉记者,黄山林场位于东南郊的泗张镇、圣水峪乡的交界处,南与邹城市接壤,属于两县(市)三个乡镇的交界处,跨2个县市、3个乡镇,28个自然村,林场土地总面积359.0公顷,有林地面积342.3公顷。

最初,因为其周边边界与百姓的田地分界不明确,造成那时周边百姓跟林场之间的纠纷不断。“我那时候也是刚开始担任林场场长一职,说起来也是年轻气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联合了乡镇派出所、土管部门一起对林场的周边进行了重新确界,以此减少与周边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上任伊始干的事儿。长期以来,他一直保持与林场周边28个村之间的关系和谐,也杜绝了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或者山林纠纷。在确界之后,他就开始带领大家对荒山、荒滩进行绿化,共栽种了200亩的板栗和300亩左右的杨树。根据2010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5.3%。

修路、建桥,进山再也不用走泥路

“96年我调到林场的时候,交通特别不方便,晴天一身沙和土,雨天一身水和泥,开着摩托车都上不来。我家离林场当时得有30公里的路程,天天跑着上下班也不现实。当时就把心一横,扔下我七岁的大女儿跟父母在家上学,光带着我家属,还有不满两岁的二闺女住进山里来了。”回忆起刚来林场的时候,老刘真是一肚子的辛酸,他告诉记者,他在这山里一住就是17年。这些年里,他只在自己父母家里过过一次春节。

平时,他不但没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双亲还要为他抚养孩子。由于交通不便,小女儿根本就没有进过幼儿园,到了八岁才在亲戚家上了一年级。现在大女儿就快大学毕业了,小女儿也上了高中。“两个孩子都很懂事,没让我为她们的学业担心过。”说起这些时,老刘的脸上满是欣慰。“咱现在这条上山的公路是2010年才修的。”他指着门外那条干净宽阔的公路说,2001年、2002年全县大搞村村通时,黄山林场因为种种原因,没被纳入村村通范围内,直到2010年泗张镇大搞农业综合开发,他积极向镇里争取,泗水县林业局也是积极协调,总算是由政府出资,花费100多万元才修起了这条从日东高速泉林出口通往林场的2公里路和桥梁。“咱这条路比村里的路还宽,村里的路也就只有3.5到4米宽,咱这条路是9米宽的,说起来,要不是咱县里、镇里给钱,到现在咱这条路也修不起来呀!”老刘的表情看上去喜滋滋的。

修缮办公室,建起了员工宿舍

在聊起员工的住房条件时,他回忆说:“九十年代,咱林场的职工住房都是四五十年代建场时候的旧房子,一遇到下雨天,房子就漏雨。有些房子根本就没法住。”那时候他在山里也没有办公室,一家三口住在三间维修后的破旧老房子。“那房子不光得住,还得接待客人,还要作为林场的临时办公场所。”

1999年,他向上级申请了7万多元的扶贫资金,再加上林场职工自筹5万多元,建起了一座65平方米的两层瞭望台和一处150多平方米的场部办公室。

2005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黄山林场被划为贫困林场,在争取到扶贫款18万元后,林场职工们又自筹资金8万元,建起了职工住房10套,护林房两处,总建设面积达870多平方米。同时,还拆除了危旧房500余平米,极大的改善了场容场貌。

2011年,国家提出棚户区改造,中央给予配套资金1万元,省里也给配套资金一万元,利用这些钱,他带大家伙重新对场部办公室进行了装修,铺了地板砖,吊了顶,又对进入林场职工宿舍的那条道路进行了翻新硬化。

改善员工福利,给大家交保险

“林场现有职工40人,其中在职30人,离退休10人。我刚来那会儿,一个人的工资只有100块钱左右,最多的不超过150元。”老刘告诉记者,最初,林场不光基础设施条件差,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很低,退休和部分在职职工每月仅有一二百元的生活费,年轻有点劳动力的,单位就给个两三亩山岭薄地顶其工资,每个人的生活都相当困难。

到了1999年,全国搞林业分类经营,黄山林场才被确定为生态公益性林场,自那以后,林场职工才都确定为吃差额事业单位工资了。但即便如此,职工的工资仍然不算高,直到现在,每个人的月收入也就1500元左右。为了改善员工待遇,他鼓励职工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到今年已养殖野山鸡、土鸡达26000只,形成了较大规模、有特色的种养殖基地3处。除此之外,老刘还为全体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在原来都是没有的。

身患重疾,不辞劳苦“干革命”

因为常年在深山工作,积劳成疾,2011年1月20日,他被确诊为喉癌,在安排完所有的工作后,他于当年的1月25日在济医附院接受了手术。当记者问起老刘当时有没有恐惧感时,老刘笑着说:“有啥恐惧的,做手术的前一天我还喝了1瓶半白酒,吸了两包烟嘞,当时我就想着,要是从这手术台上下不来了,怎么也不能让自己不痛快,治得了就治,治不了就算,人的命天注定,只要咱活好自己的每一天就行!”

在手术台上整整9个小时后,老刘被平安地推了出来。他说自己现在挺健康的,当年做完手术没多久他就回到了林场工作,拿着当时市里给批的7万元的抗旱资金,再加上林场员工们自筹的8万块钱,建起了一座水库,据说库容是8000立方米。

一位曾经在他接受化疗时看望过他的同事告诉记者,因为刚做完手术,当时他也不敢大声说话,而且声音特别沙哑,但每说一句话,都有关林场。人家让他好好养病,他就说,林场就是他的家,他得快点好起来,他已习惯了即使没事也要围着林场逛逛走走的日子,他放不下林场,很多工作还是想着自己亲自去处理。他说每个周末他都不用做化疗,他会和医院商量,允许他周末回林场工作。这些简单的话语深深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

这条路,老刘一走就是17年

新闻推荐

“济宁好人———十月之星”评选结果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姓名:尹序连泗水县泗张镇上焦坡村村民姓名:盛兵微山县马坡镇教育...

邹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邹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