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共享放心水

济宁日报 2021-11-02 08:09 大字

本报记者梁琨

本报通讯员缪学振张惠亚摄影报道

“咱村原来每天早上5点到晚上10点定时供水,水压很低,二楼根本上不去水;中午做饭时间大家都用水,水流特别小……”10月20日中午,正在做午饭的鱼台县滨湖街道马石庄村村民马加彬高兴地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进水盆,“改造后全天都有水,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水压也大,高楼层也都能上去了。”

长期以来,该村村民用水是蒋庄村供水站的自来水,由于水处理能力有限,只能定时供应,而且每到中午用水高峰期,下游村民很难接到水。像这样的问题,在鱼台县不少乡村都有存在,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

为了彻底解决用水难题,鱼台县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据了解,鱼台县坚持政府市场“双发力”,与水发集团合作组建水发(鱼台)水务有限公司(PPP项目公司),筹资7.01亿元,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从根本上保障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真正让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同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筹资、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合作,彻底解决建管脱节问题,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综合效益。

“原水在预氧化池进行常规处理:絮凝、沉淀和过滤;再通过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膜处理,以及勾兑和化验,106项指标全部合格后,再通过管网送到千家万户。”在供水公司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了原水净化过程。据鱼台县水务局城乡供水技术科科长张振峰介绍,为保障饮用水供应,鱼台县建设大型地表水处理水厂滨湖水库,通过专业手段每日可处理6万立方地表水。“此前,在农村地区,一个水厂仅可供应七八个村使用,不仅水质得不到保障,水量也不能满足村民需求。通过铺设了‘两纵四横’6条大管网,对滨湖水厂和镇(街)8个水厂进行管网联通,并同步进行入户施工,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优质水源。”张振峰介绍,通过城乡供水并成“一张网”,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二元”供水格局。截至今年7月10日,全县234个行政村已实现全域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水质、同服务、同监管”目标,比原计划工期整整提前一年时间。

水源保护是保证自来水水质的第一关。占地800多亩、库容200万立方米的滨湖水库,环境干净优美。据介绍,滨湖水库已列为省级重要水源地,已严格划定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并落实了保护措施。“为保护水源地,我们采取了24小时不间断巡逻,水库两侧加装了防护网、安装了摄像头,可以通过摄像头喊话功能对靠近水库的人员进行喊话。”山东水发贤达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峰介绍,通过严密的防护措施,为输出“放心水”筑牢了安全防线。

“现在缴水费,孩子在外边就给缴上了,也不让俺管了,很方便。”今年58岁的王鲁镇闫庙村村民朱玉英乐呵呵地说。为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喝上放心水的同时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鱼台县免费为10万农村自来水用户铺设管网,更换了自动远程抄表远程充值NB物联网水表,同时开通了线上查询、缴费功能。同时供水问题24小时热线全程服务,统筹调度县城、镇街10支维修队,第一时间到场维修,真正实现群众“有求必应”。

鱼台县政府和市场“双发力”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做法,是济宁市各县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彻底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从2018年开始,济宁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部署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推动,市县共同努力,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探索出了市、县“一个部门主管+一个公司运营”的建管新模式,走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新建水厂42 处,完成改扩建水厂25处,完成投资48.5亿元,圆满完成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任务和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累计建成规模化水厂83处、城区管网延伸工程6处,规模化水厂供水覆盖村庄6926个,占总村庄数量的95%,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以上。为进一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今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农村供水大排查、回访及“回头看”活动,逐一核实整改销号各类饮水安全问题,努力消除农村供水隐患,真正让广大城乡群众用上“放心水”。

新闻推荐

鱼台县财政局 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抓得实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公文文)今年以来,鱼台县财政局着力推动财政资金持续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第一...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