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鱼台18万吨秸秆就地“消化”

农村大众报 2016-08-01 16:05 大字

农村大众报鱼台讯(通讯员赵磊惠振华梁奉凯)盛夏的鱼台,满目青翠,荷花飘香。在位于鱼城镇的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志强正和几名工作人员坐在操作室计算机大屏幕前,全神贯注地盯着锅炉温度的变化,并认真地做着数据记录。

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发电的原料就是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小麦、水稻、棉花等秸秆类废弃物。“这个项目总投资3.6亿元,建设了一台30MW生物质发电机组,现已投入运营,年消耗各类秸秆30余万吨,年发电量达2亿多度,今年仅一季度就实现营业收入3150万元。”公司总经理贾广金说,“我们生产的草木灰供给附近村民用做有机复合肥;炉渣用于生产灰砂砖;发电余热通过铺设的管道用于居民供暖及蔬菜大棚供热;废水全部进入回收水池,用于锅炉烟气脱硫系统补充水、储料场及道路洒水、绿化用水等,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了零排放。”

鱼台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每年可产生18万吨秸秆。县农业局副局长纪方告诉笔者,过去为图省事,农民往往将秸秆直接就地焚烧,或者堆放在沟渠和道路边,既影响了交通,又污染了环境。而生物质发电厂建成后,实现了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一笔“额外”收入。“县里建起了生物质发电厂,俺这6亩多小麦,光秸秆就能卖380多块钱,有了这些收益,谁还想着再烧掉呢!”鱼台县王庙镇小麦种植大户于安云说。目前,当地秸秆全部实现了就地“消化”。

鱼台县昌健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菌种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本地丰富的棉籽壳、玉米芯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菌种原料,年生产500万菌种,统一供给社员,带动并发展食用菌种植农户300余户,年创利润5000多万元,形成了从种植、提供菌种、技术服务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闭合式产业链条,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之路。理事长马汉友认为,利用秸秆培育毛木耳、金针菇、香菇等食用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培养基还能加工成有机肥,废料综合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在位于王鲁镇陈堂村的丰谷米业有机稻米基地,水稻、葡萄长势喜人。这个基地有2000多亩,主要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和蔬菜瓜果;基地西南侧建有养殖小区和2座中型沼气池,保证养殖场生产、生活用气和照明,沼气池的沼液直接流进鱼池,沼渣进入水稻种植区。“我们生产的‘鲁鱼\’、‘丰谷\’牌系列优质米及特种米,率先在同行业中通过了A级绿色食品认证,带动周边1600余户村民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年增收54万多元。”基地负责人刘宝启说,循环种养的模式,美了家园,富了村民。

新闻推荐

张黄镇“六区同建”引领鱼台突破

△电厂△PVC生产车间△运输码头△金威煤电化工厂△美丽乡村建设△鲁隐公观鱼台▽鹿洼全景□吕光社赵德鑫赵龙吴宝防姜潘峰南出济宁,...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