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黄镇“六区同建”引领鱼台突破

大众日报 2014-12-09 15:32 大字

△电厂△PVC生产车间△运输码头△金威煤电化工厂△美丽乡村建设△鲁隐公观鱼台▽鹿洼全景□吕光社赵德鑫

赵龙吴宝防姜潘峰

南出济宁,入滨湖大道,平坦宽敞,行21公里、一刻钟左右,车就驶入一座正在加速崛起的滨湖城镇——鱼台县张黄镇。

张黄镇是济宁市确定的“镇园合一”新型乡镇,工业基础雄厚,又东濒风光旖旎的微山湖,自然生态优美,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闵子骞的故里,人文底蕴深厚。在张黄镇106平方公里版图上,有54个行政村、人口6.2万。截至11月份,张黄镇地方税收收入235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1.2%;国税收入101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8.4%,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在前三季度全市镇街排名中位居第19位,比上半年提升4个位次。今年先后被国家住建部等五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级生态镇”,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被省住建厅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第二批示范镇”,被市委、市政府列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滨湖大道开通后,张黄交通、区位优势愈发明显,向北可以承接济宁城区产业转移的项目,向南来说将成为鱼台县对外竞相合作发展的桥头堡。”张黄镇党委书记张永春告诉笔者。随着滨湖大道通车、被列入省第二批“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张黄工业园被济宁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精细化工发展主战场和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区,该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三大机遇。

鱼台县是鲁西南经济欠发达县,如何在新常态下厚积乘势而上、实现多年未有的新突破?鱼台人共同思索并惊喜地发现,张黄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诸多优势明显,鱼台突破须先突破张黄,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鱼台跨越发展,张黄镇承载着攻坚的重任;鱼台加速崛起,张黄镇责无旁贷;鱼台全面振兴,张黄镇一马当先。

向东观湖、朝北转身,新机遇之下的张黄镇迎来“花开之春”。今年,张黄镇以“提升年、显效年”为总要求,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当先行、城镇开发建设当典范、环境综合治理当标兵、社会和谐稳定当首善”的目标,实施园区、矿区、镇区、社区、湖区、景区“六区同建”战略,力求实现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新突破,全力打造“生态活力园区”,建设“幸福美丽张黄”。

镇区社区一体化加速建设

“冬日里也有花开”是一种浪漫的情怀。从滨湖大道进入张黄镇,笔直平坦的道路两侧一片醒目的绿色簇拥着盛开的月季,为冬天里的城镇带来一抹温暖的颜色。镇区内宽阔的街道旁房屋披上崭新的外衣,外墙上绘制着孝贤文化的宣传画;各类商店林立在街道两侧,全新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行走在张黄,处处皆是蓬勃的气象,时时都有可喜的变化。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张黄镇坚持镇区与社区协调建设,提升镇区档次,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小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张黄镇根据地处微山湖西岸宜商、宜居、宜游的特点,请专家制定《张黄镇总体规划方案》,现已通过专家评审备案。张黄镇利用合村并点、社区建设以及园内村庄搬迁等机会,确立了自东向西梯次分明镇区发展规划,将建成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医疗等于一体、功能齐全的新镇区。镇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6万。镇区东西依托清张线与滨湖大道对接,形成东西向的主要功能轴和景观轴,串联车站、行政中心、广场、文教中心、商业、滨湖大道;南北向以武张线为依托,串联车站、行政中心、商业、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南北主要发展轴。以武张公路及清陈公路建设为依托,规划建设清陈线张黄段景观带,将清张公路南、公路东,原市场及镇政府北部片区作为商业开发重点,形成张黄地标性建筑。

张黄镇抓住“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契机,加快镇驻地改造步伐,兴张路正在备土、武军路完成设计,进一步拉大了镇区框架;镇驻地及武张路沿线两侧立面改造正在进行招标,镇区对外形象将得到全面提升。还将围绕城镇中心片区开发建设,东扩对接滨湖大道,结合压煤搬迁、园区内村企剥离等,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搞好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创建“省级百强示范镇”,新建商业、住宅面积14万平方米,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

张黄镇还以土地增减挂钩、压煤搬迁及项目搬迁为契机,集中建设一批住宅小区,持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张黄镇中心片区已拆迁191户,22栋回迁楼已拔地而起。大闵社区三期即将开建,张黄镇将合村并点大闵、侯堂等四个村4020人,把原武台片区相对集中,建成万人社区,打造南部经济发展次中心。

张黄镇区、社区建设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乡村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镇里积极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升社区建设品位。在2013年全镇54个行政村完成“户户通”工程的基础上,实施村村亮、村村有广场工程,实现了村村“小巷通、主街亮,群众娱乐有广场”。一连串的数字展示出了张黄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今年投资近2000万元,按照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了1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个生态文明村和33个环境整洁村。在户户通的基础上,小巷全部硬化到墙,铺设下水道14.6公里、路沿石10公里、花砖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780盏、造型灯120盏、高架广场灯13盏,栽植绿化树木29000余株,村内及沿线坑塘栽植莲藕1200亩,54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文化广场,其中高标准文化广场8处,安装大型LED显示屏5个,绘制文化墙3000平方米,树立牌坊5个,外运村内垃圾24000余吨。聘请县文物所专家发掘收集全县散落的古墓碑、石刻等文物16件。

因为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堆积如山的垃圾成为困扰不少乡村的难题。但张黄镇却探索出了垃圾解决之道。镇里实施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新模式,彻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400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大型垃圾池146个,购置移动垃圾箱3200个。各村垃圾清运后移交鱼台信达保洁公司管理。

张黄镇还将全镇划分为6大网格,增添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备3辆,每500人口配1名环卫工人,由专人管理,统一负责辖区内主要道路、园区道路、村大街小巷、村村连接线等区域环卫保洁工作。每天早7:00前对镇域内主要道路和各村垃圾桶进行垃圾清运;每天早、中、晚3次对所包路段进行循环保洁;清扫的同时,依据天气条件每天对武张线、清陈线及园区道路进行1至2次的洒水。通过近几个月的试运行,这种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干管分离的模式,提高了城乡环卫保洁效率。

矿区蜕变循环园区

园区再次转型升级

上世纪90年代,让张黄镇引以为豪的仅有一座鹿洼煤矿。该矿年产煤炭120万吨,为优质动力煤和焦煤。“黑金”为张黄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张永春却这样认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挖空了就没了,需要未雨绸缪,尽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

张黄工业园依托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于2004年规划建设,以煤炭为点做长做粗产业链,推进产业聚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经过十年的发展,张黄镇已探索出“一矿一区”的路子,精心打造了煤化工、盐化工、PVC三条产业链,实现了由单纯的煤炭生产,到煤炭的深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煤—电—港—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集群。煤化工主要依托盛发焦化等企业,发展煤焦油及其深加工;盐化工以金威煤电的氯碱化工为基础,以氯气、氯化氢等为主要原料生产氯乙烯等系列产品;PVC产业链主要以金威煤电生产的PVC为原料生产塑料建材等各种塑料制品。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矿园已变成工业园区,园区内企业相辅相成、互为资源,科学地解决了工业三废的处理问题,达到了增效、节能、降碳、减排的目标。目前,张黄工业园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48家,投资过亿元企业23家,其中投资过10亿元企业8家。

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成为新常态之后,面对市委、市政府确定张黄工业园为精细化工发展主战场和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区这一历史机遇,张黄镇以氯碱化工为主导,增厚拉长产业链条,向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及新医药方向发展,实现以煤化工为起点到非煤化工、其他产业链的升级,全力打造生态活力园区。

产业大项目是园区的活力之源。2013年以来,张黄镇充分发掘利用煤炭、氢气、氯气、蒸汽、电力、焦炉煤气、煤焦油、氯乙酸、盐酸、化学品水运等十大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杀菌消毒系列产品和助剂类系列产品等四大类精细化工类招商活动。今年共招引投资10亿元的太阳纸业双氧水、投资10亿元德国凯本氯乙酸、投资6.8亿元的宏昌达煅后焦、投资5.2亿元的洛卡德金属科技、投资3.5亿元的张黄镇城市综合体等项目12个,完成招商引资额41.4亿元。

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张黄镇坚持软硬两手抓的策略,全面拉开工业园区路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干部服务能力,保证项目落地开工。加快推进张黄工业园区管廊和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用气管道7100米,管廊5000米。目前,总体设计已完成,与金威煤电公司达成投资协议,通往洛卡德的焦炉煤气管道、蒸汽、氢气管网已架设,及时为园区内峰润、洛卡德、双氧水等企业供应。为进一步拓展园区北部路网,实施防汛路杨楼至赵庙段2.1千米拓宽工程、0.5千米富康大道北延工程,进一步拓展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

“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我镇确立‘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的倒逼机制、包保责任追究机制、每周二定期调度机制等制度保障,对在建的13个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速推进,重点确保峰润羧甲基纤维素钠、太阳纸业双氧水、德国凯本氯乙酸、真源化工、凯特化工、京建化工等项目出进度、出形象,按时间按点推进工作。”张黄镇镇长李东建说。

在矿区建设方面,张黄镇通过塌陷地治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针对鹿洼和军城两座煤矿塌陷地的不同特点,积极争取资金进行塌陷地治理。对鹿洼矿4000亩的塌陷地,采用挖深垫浅,借势利用的形式发展立体种养殖;对军城矿1800亩塌陷地,采用回填复垦,恢复农民耕地面积,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五里三贤”景区

生态湖区熏陶孝贤张黄

张黄镇号称“五里三贤”,是孝贤文化发源地。孔子七十二贤弟子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五里三贤”的佳话在这里流传不衰,“芦衣顺母”的故事流传千古。在“五里三贤”片区内武台村遗有鲁隐公观鱼台,是鱼台名字的来源。厚重的人文底蕴为张黄这片土地带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孝贤文化也滋润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纯朴大地上的人们。

步入张黄镇大闵村闵子祠内,斑驳的碑文上镌刻着后人的缅怀,古老的大树庄严地挺立着,沧桑的外表下蕴涵着千年流传的孝贤文化;转入武台村,在鲁隐公观鱼台院内正中间碑上刻着“鲁隐公观鱼处”几个大字,为明朝崇祯九年所刻,而碑阴所刻“重修武棠亭鲁侯观鱼处记”却是清朝雍正三年撰文。明、清两代相隔99年同在一面碑上题刻,这座石碑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正彰显了张黄镇的历史文化。

为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张黄镇着力打造“五里三贤”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境内闵子祠、鲁隐公观鱼台、超化寺、樊迟墓、樊子祠、孝贤文化大院等名胜古迹,营造孝贤文化氛围,发展孝贤旅游。这条线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感受体味孝贤文化的绝佳去处。

目前,闵子祠修复工程及文化广场建设已完工,超化寺景区已完成旧房拆除、清障伐树等工作,新景区正在规划,申报3A级景区。张黄镇先后投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大闵村闵子骞祠大殿、大门及院墙等仿古式建筑,对东西厢房进行了维修、加固。为彰显教化作用,营造浓厚的孝贤文化氛围,张黄镇还投资80余万元,将大闵村里的大街小巷修建为高标准的水泥路,将全村的房屋进行了粉刷,家家户户外墙上绘制了孝贤图画、标语,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墙,设立孝贤宣传橱窗。营造出浓厚的孝贤文化氛围,村民们时时感受着身边孝贤文化的熏陶。

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的是,张黄镇的生态旅游也因靠近微山湖湖区而别有景致。张黄镇加快湖区生态湿地旅游开发进度,大力发展湖区湿地旅游。充分利用境内27000亩湖区湿地资源,利用孟楼湿进行招商引资,大搞湖区开发、特色种植,打造宜居宜游生态示范镇。在湖区湿地内,大运之春育林基地利用湖里湿地2000亩种植苗木花卉,已完成法桐20万棵、白腊25万棵的种植,一幅大美自然生态画卷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回首过去,张黄镇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张黄镇必在突破的路途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镇区的升级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社区的完善让村民享受宜居的环境;园区的发展为新常态提供强劲的脉搏;矿区的治理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景区的建设积淀丰厚的人文底蕴;湖区的开发传递着张黄的生态活力。在“六区同建”的过程中,张黄人凝神聚力,扎扎实实真抓实干,同舟共济合力攻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抓好落实,朝着“生态活力园区”、“幸福美丽张黄”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新闻推荐

鱼台供电收紧临时用电“安全绳”

□夏炎报道本报鱼台讯当前正值农村建房、春耕临时用电高峰期,为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用电隐患,国网鱼台县供电公司组织各供电所从4月起开展了临时用电专项大检查活动,确保农村临时用电的安...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