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温情“最后一公里”,乡村投递员景来记坚守23年,铺设“爱心邮路”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伟栋通讯员姜潘峰“小景?唐马(镇)的小景吗?从20多岁就干投递员,不仅给乡亲们送信投报扛化肥,谁家需要个油盐酱醋,他能捎的都顺路给送家去,路上要是遇见个什么事儿,他都会管管。”提起景来记,鱼台县唐马镇的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小景,作为乡村投递员,他23年来风雨无阻,如今已然成了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23年来,骑坏了六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1993年,20岁的景来记成为了一名邮递员。“当时是去给一个村党支部送报纸,回来时却把我困在了河堤上。”第一天上班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景来记至今仍记忆犹新,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雨,他的自行车轮胎全部沾上了泥巴,寸步难行。看着邮包里的信件和电报等邮品,已经折腾了两个多小时的景来记仍走不出这片河堤,心中十分焦急。“后来靠着一名推地排车的村民帮忙我才走出了这片泥沼,回来的时候天都黑透了,当时我心里憋着一口气,为着老百姓一定把这份邮递员的工作做好!”23年前的景来记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邮递员之路。
分发、投递、协储,是景来记日常的基本工作,23年来,他跑遍了唐马镇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骑坏了六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累计行程28万余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七圈,也正是这一份责任和执着,令他收获了父老乡亲的信任。
“临近农忙时,村民主动上门找景来记订化肥,也不问价格多少就先把化肥钱交给景来记,有的还把家门钥匙交给他,让他送化肥的时候自己开门放到家里;还有些孤寡老人、外出务工的村民,直接把钱款交给景来记,让他帮忙存到银行。”鱼台邮政局唐马支局局长田莉告诉记者,“从他那里走我放心”成为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天最少要走70公里,投送路线装在心中在干净整洁的分拣室内,记者第一次见到了43岁的景来记。他个头不高,长年风吹日晒的投递员生活令他看起来又黑又瘦,两个手上布满了经常分拣信件包裹而裂开的口子,眼睛炯炯有神,一眼看过工作台的一摞摞报纸就能知道大约的份数。“除了清早为村民送一次化肥,上门收一次当天必须要送走的信件,分拣报刊就成为在局里工作的开始了。”景来记一边拆着装有报刊杂志的邮包,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在唐马镇,有200多户村民订阅了报刊杂志,每天来的邮包里共有500余种报刊,这些报纸有的好几份放在一起,有的是好几种放在一起,都需要一份一份的分拣开。
23年的专业分拣练就了景来记一双好眼力和一副好脑子,每天在分拣报刊的过程中,他就已经在心中将用户的名字、订阅刊目、家庭地址记录了一遍。此外,盖完邮戳需要送达的信件、小包,村民需要他捎带的生活物品,景来记都统统在心中过滤一遍,并预设好投送路线,因为这一走就是最少70公里,一天的忙碌路程。
每年工作300多天,一人承担半数任务唐马镇位于鱼台县南部,有28个行政村14000余用户,1993年就加入邮政工作的景来记,早已把许多村民的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家中有几口人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本平凡的投递工作,却因景来记的责任心变得更有“人情味”;一条普通的乡村邮路,也因景来记的热心变成了传递温情的渠道。
在23年的邮递路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儿,这些事或许在旁人看来是投递员的“分外”之事,而在景来记的眼中却是一种推却不掉的责任。1998年,戴着“大盖帽”的景来记协助公安机关抓捕了一名逃犯;2005年,景来记在投递路上救下一名落水儿童;2012年,送报返程的景来记为一位空巢老人扑灭了家中的明火,并帮她修理了电路……23年来,在28万公里的行程中,他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流窜犯1人、偷窃分子3人,抢救落水儿童4人次,“当过”警察、救生员、消防员、电工,从一名年轻的投递员成为融入当地村民生活中的“自己人”。除此之外,景来记还是局里的老大哥,他每年满负荷工作超过300天以上,值了23年的班,一个人承担了局里将近一半以上的任务。
分拣报刊的景来记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2016年6月14日早晨,家住济宁市鱼台县的王女士将一面绣写“华夏大爱,真情无限”的锦旗送到华夏保险山东济宁中支理赔人员的手中,万分感激地说:“一...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