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义行得善果 结亲传佳话

农村大众报 2015-06-12 17:03 大字

农村大众报鱼台讯(通讯员乔志宇)近日,鱼台县王庙镇北徐村村民徐立书一家在地里忙着麦收,和他们一起忙活的,还有一位叫袁蒙蒙的男青年。他干活十分起劲,热得汗流浃背也不肯歇会儿;他不姓徐,却亲切地叫徐立书的母亲为妈。徐大娘哪里来的这个儿子呢?这事儿还得从25年前说起。

1990年冬的某天,徐立书在到镇中学上学的路上,途经红卫河大堤,在快走到一处养鸭棚时,忽然看到河面上有一个黑点,还在一动一动的。“那是什么呢?”他很好奇,就向河边奔去。随着距河边越来越近,他渐渐看清,原来是一个男孩正在河里挣扎。眼看着男孩的动静越来越小,徐立书快速回头向河沿上扫了一眼: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天又冷,平时就很少有往来的行人,现在竟然没有一个人。他心里突地腾起了一团火:单凭自己不一定能把男孩救上来,但是,如果自己不冒险施救的话,男孩肯定没命了!徐立书脑子里想着这些,脚下可没迟疑半步,边跑边动手脱棉袄,跑到河边甩掉棉鞋后,便奋不顾身地向河中跳去。

当双脚接触到冰冷河水的瞬间,他浑身一紧,全身肌肉和皮肤都收缩起来,为迎接全身的冰冷作准备。当“咚”地一声落入河水时,徐立书却感觉不到太冷了,他顾不得再思考再感觉什么,只是全力地游向那男孩。幸亏男孩落水的地方离河边不太远,徐立书抓住他的衣领就往岸边游。

厚重的棉衣初入水中,还有不小的浮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衣服浸入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沉重,给徐立书增加了不少阻力,何况他还拖着一个人。等徐立书好不容易把男孩拖到岸上时,正好有辆农用车经过这里。车上的几位农民看到这个情景后,拿着棉被也很快跑下河堤,帮徐立书和男孩把湿透的衣服脱下,裹上棉袄和棉被,背到车上送到最近的农户里取暖。这时的徐立书,才感觉到深深的后怕和彻骨的寒冷,牙齿不停地打架,单薄的身子抖得像北风中的枯叶。

事后得知,男孩叫袁蒙蒙,是王庙镇冀庙村人,当天在河边玩,却不小心滑入水中。“要不是立书哥舍命相救,我肯定死在河里了,是立书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每当谈起当时的情景,袁蒙蒙都对徐立书充满感激之情。为了表达对徐立书的感谢,便于报答恩情,袁蒙蒙认徐大娘为妈、认徐立书为哥,当自己的亲妈亲哥对待,啥事都想着他们,有需要时就赶来帮忙,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徐立书见义勇为救人一命,袁蒙蒙重获新生知恩认亲,过路人慷慨施救不图回报,25年来,这事儿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

新闻推荐

王好启:与仨哥哥一起打鬼子

鱼台县张黄镇杈王村退伍的抗日老战士王好启今年93岁,当年他和三个哥哥都参加了抗日战争,如今只有他还在世。他在院前立了一块碑,纪念在河南与鬼子拼刺刀而牺牲的三哥王好胜。虽然已看不清事...

鱼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鱼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