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中,我永久的回忆 刘希兰(滕州)

滕州日报 2014-10-10 08:36 大字

1954年,我小学毕业后幸运考入凫山中学(滕州三中的前身)。这一年的8月31号,我满怀憧憬和期待,激动地跨进了三中的大门,开始了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那时凫山中学刚刚建校,是第一年招生,规模很小,只有初中一年级4个班,每班54名学生。但校园很大,为日后扩招留出了空间。正对大门的是一排教工办公室,校园东部从南到北,三排平房,分别为教室、老师宿舍和食堂。难得的是食堂前有一片空地,我们称之为“露天餐厅”,由于条件艰苦,吃饭时只能在这里盘腿而坐。办公楼的正北面是四间学生宿舍,西边则是一个土操场,并建有小检阅台。

入校后我被分在初一、三班(毕业时为一班)。我的班主任是邢召富老师,曲阜人,他平易近人,关心学生,特别是对我这个年龄较小、个头较矮的学生,更是关心有加。由于我从小没离开过父母,入校三天便因想家大哭起来,班主任知道后,就带我到操场去看师生一起活动的场面,安慰我、鼓励我,给我讲解人生,教我学会坚强。

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学校评定助学金的旧事。我班有个叫金培安的同学,是鱼台县人,由于没说清家庭情况没评上,他哭着向同学说:“我家真的很困难,如果没有助学金,我只能辍学了。”邢老师得知后,立马找到这位同学,问清家庭情况,并牺牲自己的休息日,骑着破旧自行车,往返三百余里,去了金培安的家乡进行走访。返回后,邢老师迅速将真实情况反眏给学校,学校也很快更正,补发了金培安的助学金。金培安同学激动万分,一边抹眼泪,一边向老师深深躹躬……

邢老师做的事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每一件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后来我也走上讲台,邢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心,一直影响着我,是我一生的榜样。

离开三中后,经过高中、大学,1971年我又愉快地走进了三中的校园,去实现我“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园丁梦。这时的三中与1954年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内建满了教学楼、宿舍楼、礼堂、会议室,扩大了办公室,修建了高标准的操场,办学规模也从四个班增加到了二十个班,初中高中都有,师生已增至一千多人。操场上,是师生矫健的身影;教室里,是老师不倦的教诲。校园内树木成行,微风徐徐,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宜人,环境优美静谧,是学习的理想之所。我在这儿的工作同样愉快,我一直尽心尽力,争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学生的喜欢。

1982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调离了三中,而我对三中的一草一木是那样不舍,对三中的老师同学是那样留恋!

现在,三中的老师和同学,更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想起三中,总让我心潮澎湃!

想起三中,总让我难以忘怀!

三中,您是我永久的回忆!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填报志愿必备最

填报志愿必备,最全高校学科排行榜来了!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考生和家长们刚松一口气,又要马上开始研究如何填报志愿。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俗话说,“三分成绩,七分志愿”,分数高重要,选择一个...

鱼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鱼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