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希望的稻田里

济宁晚报 2013-08-10 07:59 大字

■本报记者郭永

近期的几场大雨让鱼台县王鲁镇王鲁村的1300亩水稻喝足了水,绿盈盈的稻叶迎着风,可着劲地向上生长。

今年,市烟草专卖局积极帮助并支持王鲁村开展生态村建设,王鲁村作为唯一的品牌生态村,全村1300亩水稻田被规划实施鱼台大米品质提升工程。其中包括1000亩优质特色稻米生产基地和300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后者尤其“金贵”,全村都拿着当宝贝,村党支部书记王启龙更是比谁都上心,哪怕在高温酷热的当下,一天也要到地里转好几圈,“烟草公司给俺村里送来项目又送资金,不好好地干不行。”

251省道以北,新建的水泥路将两片有机稻田整齐划开,一片稻田四周由铁网围栏,田间不时见到一群灰鸭从容游过。围栏外U型水渠依田而建,水渠连接6000立方米的储水池,阳光照射之下,水面一闪一闪。“这个村生态环境好,远离城区,附近没有工矿企业和‘三废\’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非常符合优质稻米生产的环境条件要求。”市烟草专卖局驻王鲁村“第一书记”陈成固对村里情况十分熟悉,从项目申报开始就没闲着,带着驻村工作组走访入户,搞调查、摸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市烟草专卖局委托农业部门制定了详实的可行性报告,并且顺利通过了省局的审批,拟总投资1052.42万元的项目,省级扶持资金达500万元。项目自今年1月份启动以来市烟草专卖局已经投入资金330万元,完成了路、渠、网、蓄水池、沼液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边建设一边管理,在市烟草专卖局的帮助下,王鲁村成立了淯源谷物种植合作社,全村98.5%以上村民带地入社。说起合作社,村里的长寿老人、已经103岁的陈王氏满心喜悦,“土地流转出去,地有人管了,还有稳定的收入,哪想到我老太太还能享这福。”王启龙告诉记者,在以前,不算人工费,扣除买种、施肥、灌溉等费用,一年一亩地能挣到800元到1000元,如果雇人的话,差不多等于白干,加入合作社后,一亩地就能拿到1100元的流转费。

1100元还只是保底钱,基地的稻米获得认证后,村民还可以从合作社生产利润中分得红利。市农业局的专家解释,有机稻米需要经过三年的转换期才能申请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一旦通过认证,能卖到普通大米20倍以上的价格,优质特色稻米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以上,出售价格也会是普通大米的2到3倍。按照这个算法,2015年王鲁村1300亩有机和优质稻米能带来千余万元的经济收入。

王鲁村的稻米项目得到行业内外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级领导不止一次关心项目建设,国内一流稻米种植专家亲自参与生态村建设规划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水稻种植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市烟草专卖局本着“帮扶不包办、参与不代替”的原则,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协助管理和监督,确保生态村建设规范化运作。鱼台县把它列入2013年的重点工程,先后6次召开会议,成立推进领导小组,研究具体实施措施。鱼台县副县长李清霞说,王鲁村的项目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对鱼台大米品质的提升,稻米生产标准化的推广,将起到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方面的人财物智支持为王鲁村有机稻米及优质特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是基地产品顺利度过转换期并不是一件易事。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覆盖在有机稻田上的防虫网被大风冲垮,只好被放置一旁。“有机稻要求无农药残留和无化学残留。”这样一来,灭虫、除草就要依靠更加安全的手段。最开始,王鲁村选择覆盖防虫网,把虫与稻米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成本高、风险大,“几个人费劲把网拉起来,一场大风就完了。”“有机稻米还得走生态的路子,我们正在尝试稻蛙共养、稻鸭供养和生态菌等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王启龙所说的前两种方式被称作“生态链”管理,让青蛙吃虫、鸭吃草。为解决虫害,他特地从东北购买了专门吃虫卵的赤眼蜂,明年还打算尝试鱼蛙共养,把草鱼放进稻田里,“不仅解决虫和草的问题,鸭、鱼、蛙还能产生不小的经济价值。”

采访时,王鲁村的两个书记陈成固和王启龙多次向记者谈及要为王鲁村的有机稻米注册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还要想尽办法提高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让更多人吃上安全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

新闻推荐

当好解压阀架起连心桥

——鱼台县“政风行风热线”工作纪实■本报通讯员于纪法每周一、周三早上7点30分,当鱼台听众把收音机调至调频88.1兆赫,“政风行风热线”...

鱼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鱼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在希望的稻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