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宋同刘中山
盛夏时节,走进汶上县义桥镇的曹村,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是美景:连绵的玉米地宛如无垠的绿色地毯,高雅的荷花正在悄然绽放,农家二层小楼外墙上的爬山虎衬托着姹紫嫣红的芬芳……
绿色发展水更清
“绿色是前提,发展是目标,义桥镇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把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镇党委书记崔利伟说。
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义桥镇按照后院变庭院、村庄变景点的思路,加大改厕、修路力度。通过政策扶持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村组农户后院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改造,逐步把村庄建成乡村游玩的目的地。
“厕所建在屋里面、水泥路铺到院门口、路两边种上了花果树、后院建起了小花园……做梦都没想到,村里能变得这么干净、漂亮。”曹村党支部书记房全堂每天早上都会到村委附近的观景台上远眺,充分享受身边的风景。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义桥镇逐步调整种植结构,通过扩面积、抓基地、培大户,以点带片连全镇,推进土地承包流转,重点培植花卉苗木和温室黄瓜两大产业;为保护绿水青山,他们还对苗木种植区域实施全面保护,同时对裸露土地进行全面绿化,注重色彩多样化,栽白蜡,植红枫等等多个树种,单位面积绿量不断增加,实现义桥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环境宜居村文明
为让村民在乡村美丽建设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义桥镇制作的“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园”“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主动参与、自觉行动”等宣传标语,在各村随处可见,它们不仅美化了村庄,更将一种“文明精神”烙印在村民心中。
他们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规范,让镇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散发出文明气息。“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农村景致,无不让人们感到精神倍爽。
“外乡的亲戚来了,都说我们村子好。”马西村村民王卿华笑呵呵地说,以前村民将垃圾随便扔,到了夏天气味难闻,现在连小孩子都会自觉把垃圾丢到门前的垃圾桶里。
今年年初,义桥镇高标准建设打造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完善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通过上级配送、自行购买、接受捐赠等,配备各类图书,跳棋、象棋、乒乓球、羽毛球、音箱、二胡、唢呐等等,各类文体娱乐设备应有尽有,满足了各年龄段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他们还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能手的带动作用,培育广场舞队、乐队、茶艺队、舞龙队等文化队伍。并将农家书屋打造成“阳光家园”,青少年儿童到书屋看书学习、下棋、参加体育锻炼等,不仅陶冶了孩子情操,更为孩子安全筑上一道防护墙。各村还选择农闲时节,举办乡村运动会、乡村音乐会等,充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产业振兴富百姓
为破题发展集体经济,义桥镇实施了4项举措:通过外出对标学习观摩,解决各村动力不足、信息不足的问题;通过逐村定位,解决发展思路不明的问题;通过政策引领、财政扶持,解决先天条件不足的问题;通过规范议事流程,解决村级资产容易流失问题。通过几项措施,扫清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镇压煤搬迁村窦村、南李村和岗上村三村党支部依托社区的区位优势、人力优势,开展招商引资,与济南鸿天服饰达成合作意向。由三村共同出资建设双层服装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合作方采取租赁的形式,项目不仅可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23户贫困户脱贫,三村集体经济每年平均还能收入近17万元。
“通过盘活资源发展物业经济,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还大大提高了群众收入。按每人每年4万元计算,一年就能增加群众收入2000万元。”南李村支部书记李忠福很感慨地说。
“壮大集体经济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器,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压舱石啊!”镇党委书记崔利伟表示。义桥镇通过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物业经济型、休闲农业型等9种发展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树立了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也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动力。2018年全镇40个行政村收入全部过5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就有31个村。
新闻推荐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李玫郭瑾)“之前晚上出门真是不方便、漆黑一片,现在安上路灯好了,照的俺们心里都亮堂!”“就是,有了这路灯,咱...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